黄石大冶市简介

2024-12-17

一、大冶市名字的由来

大冶市名字的由来颇具历史渊源,与这片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悠久的冶炼传统紧密相连。

早在古代,大冶地区就因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等矿产资源而备受瞩目。青铜器时代,此地便已经开始大兴炉冶,人们开采矿石,通过冶炼技术将其转化为各类金属制品,这可以说是 “大冶” 之名最初的实践根基。

据史料记载,唐朝天佑二年,吴国在铜绿山地区设置了采矿冶炼机构 “青山场院”,开启了大规模矿业开发与冶炼的篇章。到了宋乾德五年,当时的南唐国主李煜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将 “青山场院” 进行升级,并把武昌三个乡与之合并,新置一县。在为这个县取名时,依据《庄子・大宗师》中 “天地为火炉,造化为大冶” 之语,取 “大兴炉冶” 之意,正式定名为 “大冶县”,这便是 “大冶” 作为地名首次出现。

其实关于大冶名字的由来,民间还有其他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大冶地处汉江中游,汉江源头的荆山是道家祖庭,而冶山是冶金之地,所以得名 “大冶”。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春秋时期,楚文王派遣晋国大夫中行喜率兵征讨匡,经过大冶时,发现当地矿藏丰富,于是趁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使得大冶这个地方成为古时冶铁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这里也被称作 “大冶”。

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大冶丰富的矿产这一关键要素,也彰显出此地自古以来在矿业开采、冶炼方面的重要地位。历经岁月变迁,从最初的县到后来 1994 年 2 月,经国务院批准,取消大冶县,设立大冶市,“大冶” 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记忆,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标识,也见证着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化。

二、大冶市的人口概况

(一)总体人口数量

大冶市作为湖北省的重要县级市,有着相当可观的人口规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3 年末 2024 年初,大冶市常住人口达 86.24 万人,城镇化率为 63.42%,户籍人口则为 99.92 万人,年出生人口 0.65 万人,死亡人口 0.32 万人,出生率 6.51‰,死亡率 3.16‰,自然增长率 3.35‰。回顾过往数据,在 2022 年末 2023 年初,户籍人口为 99.91 万人,年出生人口 0.72 万人,死亡人口 0.27 万人,出生率 7.21‰,死亡率 2.75‰,自然增长率 4.46‰。

从较长时间段来看,大冶市人口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例如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大冶市常住人口为 871214 人,相较于之前的几次人口普查,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常住人口 909724 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 873859 人,数量有起有伏。这背后反映出城市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人口流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随着大冶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对人口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变化,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也始终与城市的演进息息相关。

(二)人口分布特点

大冶市下辖 5 个街道、10 个镇、1 个乡,另设有 2 个管理区,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各有特点。从街道层面来看,像东风路街道,辖区总面积 5.3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4.82 万,常住人口约 8.7 万户、19 万人,流动人口约 1 万余户、2.7 万人;东岳路街道常住人口达 110252 人,居住在本地且户籍在本地的有 42592 人。而在乡镇区域,例如还地桥镇常住人口 66189 人,户籍在本地的有 59996 人;金牛镇常住人口 53603 人,户籍在本地的有 46574 人等等。

影响大冶市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产业布局起着关键作用。大冶市以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为主要重点产业,像一些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往往会吸引大量劳动力前往就业、定居,人口相对更为集中;而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镇,人口分布则相对分散一些,并且可能存在部分劳动力季节性外出务工的情况。

地理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部分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临近城市中心或者重要交通枢纽的地方,人口容易聚集,像那些靠近主要公路、铁路站点的区域,发展机会更多,自然会吸引更多人居住生活。相反,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区或者边缘地带,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此外,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同样影响着人口布局。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集中的地区,往往对人口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在这些能方便享受到各类服务的地方居住,这也使得城市中心区域或者重点乡镇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公共服务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三、大冶市的旅游景点

(一)自然景观类景点

1. 金湖湛月

金湖湛月宛如大冶市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金湖,也就是大冶湖、韦源湖,环绕在大冶市区的东、西、南三面。它有着随季节变换的奇妙风貌,春夏之时,湖面弥漫浩渺,水波荡漾,远远望去,仿佛与天际相接,那壮阔的景象让人顿感心旷神怡;而到了秋冬季节,湖水转旋曲折,化为港汊,蜿蜒其中,又别有一番韵味,让人不禁好奇它究竟通向何方。

每当夏日水涨,峰峦与城郭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中,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游此地时,留下了 “千山照平湖,城在湖波上” 的绝妙诗句,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的美景。早在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 年),人们就在县城东南青龙山逶迤入湖之处,建文起阁,并书写 “小瀛洲” 的匾额;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又于文起阁边建起了大士阁。这两座阁楼均砌石为岸,周围还环绕着回廊,阁的左边营造出迎月台,旁边矗立着塔,名为 “青云梯”。

每当星夜降临,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与湖水相互辉映,城山阁楼的影子倒挂在水中,如梦如幻,仿佛让人置身仙境一般。而且,这里还流传着动人的传说,俗传古代湖中有淘金井,每岁除夕,井底可见皎月,故而得名 “金湖湛月”。虽然传说中的淘金井如今已淹没在湖水之下,难寻踪迹,但像湛月路、湛月酒店、湛月桥等与它相关的名称依然留存,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承载着人们对这片湖泊的美好憧憬和深厚情感。

2. 雷山风景名胜区

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城西十五公里的陈贵镇境内,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也是省级森林公园,犹如一幅瑰丽的山水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魅力。

这里的自然风光堪称一绝,奇特的山石是其最大的亮点。大自然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刻家,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石松、石床、石屋等近百处石景,它们各具特色,或如动物栩栩如生,或似器物精巧别致,共分方广洞、大小口、小雷八景、石笋尖等四大景点。各景点内还有宝塔、亭台、楼阁、庙宇点缀其中,与山石相得益彰,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比如石笋尖景点,传说中一块巨石压着蟾蜍,多年不见天日,石笋见状不忍,顶起巨石,救了蟾蜍,那只蟾蜍为了报答石笋当年的救命之恩,就相守在石笋旁边不走了,这有趣的传说让景点更具神秘色彩。

景区内的游玩项目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你可以沿着蜿蜒的山路漫步,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登上观景台,也就是大石鼓,登台纵目,四周的山水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明代万历年间袁宏道留下的 “更好大雷山,山高水亦环,峰峰雪点缀,曲曲水苍寒,却是曾经眼,玉维画中看” 诗句,正是对这一美景的生动写照。此外,景区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像 “水上扁带、油纸伞走廊” 等主题活动,走扁带作为一项极具挑战的平衡运动,参与者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完成行走、跳跃、空翻等各种难度动作,集挑战、竞技、表演、观赏于一体,为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

在配套设施方面,雷山风景名胜区也十分完善。景区内设有休息区,方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稍作休息,补充体力;餐饮区提供各种美食,让游客能品尝到大冶当地的特色风味;住宿方面也有多种选择,无论是舒适的酒店,还是别具特色的民宿,都能让游客在游玩一天后得到良好的休息。总之,雷山风景名胜区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游玩项目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成为了大冶市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二)人文历史类景点

1.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价值。它开采于商代晚期,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持续时间长达一千余年,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矿遗址中时代久远、连续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遗址内留存着众多展现古代采冶工艺的遗迹,仿佛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这里有采矿遗址、冶炼遗址、四方塘遗址墓葬区等核心物项,通过这些遗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矿井的布局、开采的方式以及冶炼的技术等。例如,考古人员在这里先后发掘出数百口竖井、斜井、盲井和百余条平巷,其中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矿井开采深度约为地下 20—30 米,战国至汉代的矿井开采深度约为地下 40—50 米,井巷断面约 0.8 米见方,同时还发现了 8 座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这些实物资料,真实地记载着中国矿冶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卓越的技术成就,为研究中国古代矿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是当时矿冶生产力发展状况最富特色的典型例证。

1982 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 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1 年更是被评为中国 20 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在考古学以及展现古代工业文明方面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吸引着无数考古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以及游客慕名而来,探寻古代矿冶的奥秘,感受那段辉煌的历史。

2. 鄂王城生态文化园

鄂王城生态文化园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鄂王故里 —— 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达 3600 余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精髓,打造出别具一格的 “两园三区五地” 景观,成为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追溯其历史渊源,这里与古代鄂国的历史紧密相连,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文明的传承。园内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展示着绿色、健康的农业生态,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各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乡村旅游示范园则让人在游览中领略乡村的独特魅力,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

休闲娱乐区,为游客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无论是漫步其中欣赏自然风光,还是参与各种娱乐项目,都能让人在繁忙之余享受片刻的宁静;会议餐饮功能区,具备完善的设施,为商务洽谈、会议举办等提供了便利与舒适的环境;养生养老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出一个适合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居住的理想栖息地。

而 “五地” 更是各具特色,果蔬种植采摘基地,让人们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果实,体验农耕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展示着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让人们了解到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模式;水产养殖基地,提供着丰富的水产资源,说不定还能看到渔民们捕鱼的热闹场景;花卉苗木基地,四季花开不断,人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四季变换带来的花海之美,拍照留念,定格美好瞬间;婚纱摄影基地,则为新人们提供了一个浪漫、唯美的拍摄场所,在充满历史文化氛围和自然风光的背景下,留下一生难忘的甜蜜回忆。

鄂王城生态文化园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对于传承和弘扬大冶当地的历史文化,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让更多的人通过游览园区,深入了解这片土地背后的故事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大冶市的特色美食

(一)传统小吃类

1. 大冶糊面

大冶糊面作为大冶民间颇受欢迎的小吃,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与风味。其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油炸豆腐干、芹菜、猪油渣、香菜等,如今酒店里也多用火腿丁、瘦肉丁来代替猪油渣。制作时,会先将面条弄短,长度控制在 1-2 厘米左右,接着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配料一同下锅煮。待到面条煮熟,再放入各类作料进行调味,这样一碗糊面就大功告成了。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口感十分独特,面条与糊糊相互交融,每一口既有面条的爽滑,又能感受到糊糊带来的醇厚滋味。据说,大冶糊面大约是由大冶农村妇女们发明创造的,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因其价廉实惠,味道纯正可口,深受人们喜爱,历经岁月变迁,依旧是大冶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也是外地游客来到大冶不可错过的特色小吃之一,承载着浓厚的大冶地方饮食文化特色。

2. 金牛千张

金牛千张是来自大冶市金牛镇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这里就开始制作千张皮了。

它选用优质的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颇为讲究。先是将豆子用清水浸泡 24 小时,用手掐掉豆壳后,捞去浮在水面的豆壳,再用清凉井水洗净豆子,然后磨成浆糊状,装进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脚子,边掺清水边舀动,过滤出汤状的豆汁,放进大锅煮沸后,倒进缸中,慢慢点进熟石膏水,同时用水瓢在上面来回搅动,待出现小颗粒状后盖上木盖,约 20 分钟左右便成脑浆状的豆腐脑。再用小竹帚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专用木架上的木匣内的棉布片上,浇一层盖一层布片,可浇至 1 米高以上,之后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木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最后将布片从匣内取出,用手轻轻一层层剥落,就成了千张皮。

金牛千张薄如蝉翼却韧性十足,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或 3 厘米宽的条条结成皮子花,与鲜鱼一起煮,味道尤为鲜美,其中鳜鱼焖皮子更是远近闻名。在大冶、鄂州、咸宁、阳新等地群众婚丧喜庆或节日请客办酒席时,它常常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甚至在历史上,仅次于殷实之家办的 “海参”“鱼翅” 席,足见其在当地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受大家的喜爱与推崇,不少南来北往的旅客来到金牛镇,都会品尝一番,还会带些回去与亲友分享。

(二)特色菜肴类

1. 黑背鲫鱼

大冶地区的黑背鲫鱼,可是当地水产中的佼佼者,有着独特的魅力。古代大冶 “半是陆地半是湖”,县城被湖水环绕,境内湖泊众多,水域宽广、河网纵横,这样的客观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水产资源,而黑背鲫鱼更是从中脱颖而出。

它是鲫鱼的一种,古称鲋鱼,俗名喜头鱼,硬背鱼纲,体侧扁,腹面银灰,口端位无须,小的一、二两,大的半斤到一斤,属于杂食性的野生鱼类。因大冶地区矿藏丰富,带着各种矿物质成分的河川汇集大冶金湖,普通鲫鱼吃食后身体发生了变异,使得大冶金湖所产的鲫鱼多呈黑色背脊,与一般灰色、银色背脊鲫鱼显著不同。

黑背鲫鱼肉质鲜嫩,鱼汤乳白,酷似人奶,是民间老弱病残滋补营养、孕妇发奶催奶的佳品,素为民间所推崇。其烹饪方式多样,常见的有清蒸、红烧等。清蒸黑背鲫鱼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只需将鲫鱼清洗干净,配上姜丝、葱段和适量的调味料,蒸制至熟即可,蒸好后的鱼肉鲜嫩爽滑,入口即化,鱼汤更是鲜美醇厚;红烧黑背鲫鱼则色泽红亮,先把鲫鱼两面煎至金黄,再加入调料和水炖煮,让鱼肉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吃起来滋味浓郁,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哪种烹饪方式,都能让人品尝到黑背鲫鱼的独特美味,感受到大自然赋予大冶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

2. 苕粉肉

苕粉肉是大冶民间一道极具特色的菜肴,深受大家喜爱,承载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道菜以苕粉为主料,搭配五花肉等食材制作而成。

制作时,先是将苕粉用水调和,挞成大概 5 毫米左右的厚度,放入铁锅里面炕成两面金黄的大饼,之后切成二指宽四寸长的块状备用;再把五花肉切成与苕粉块差不多大小的样子,先进行红烧,待烧熟后,将苕粉块倒进去一起烧制。最后,拿一个大盘子,把烧好的肉和苕粉块一层一层竖立码放在盘子里面,再浇上红烧肉汁,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苕粉肉就可以端上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