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下陆区简介

2024-12-18

一、下陆区名字的由来

下陆区的名字有着一段源远流长且饶有趣味的历史故事。

时间回溯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当时有一位名叫陆迥宗伯高的人,他的身份可不一般,乃是唐相陆贽的弟弟。陆迥宗伯高曾任磁州刺史,在为官多年,到了古稀之年,也就是七十岁的时候,他选择致仕,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生活轨迹。

致仕后的他,开始寻觅一处适宜定居、安享晚年的地方,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兴国路,并在此处置业,而后定居在了大冶这片土地上。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想到,这一选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迥宗伯高在这里扎根后,家族不断繁衍壮大,他的子孙后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了东方山西南麓这一片区域。当人们从远处眺望这片地方,只见青山绿水间,处处是陆家后人生活的场景,那漫山遍野仿佛都被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所覆盖。而 “陆” 字又与 “绿” 字读音相通,所以久而久之,当地便有了 “东方山下一片绿(陆)” 这样生动形象又饱含韵味的说法,下陆区之名也就由此诞生了。

这简单的名字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繁衍变迁,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历经了朝代的更迭,始终作为这片土地的标识,传承着那段古老的记忆。每一次人们提起 “下陆区”,仿佛都能穿越时空,看到当年陆家在此开枝散叶、安居乐业的画面,感受到那份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历史的沉淀。

二、下陆区的人口情况

(一)历史人口变迁

下陆区的人口数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1996 年,下陆区面积 48 平方千米,人口约 13 万人 。到了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陆区常住总人口达到了 146649 人。2004 年末,下陆区总面积 75 平方千米,总人口 138385 人。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下陆区常住总人口为 176614 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下陆区的人口总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一增长趋势与当时黄石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黄石市工业的不断发展,下陆区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前来就业,从而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二)当下常住人口情况

根据 2022 年的统计数据,下陆区的常住人口为 21.5 万。而从下陆区 “十四五” 规划来看,预计到 2025 年,常住人口将达到 24 万人。下陆区人口的适度增长,对于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人口的增加将为下陆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其次,随着人口的聚集,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将相应增加,这将促进下陆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再者,人口的增长也将带动消费市场的繁荣,为下陆区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发展。

三、下陆区的旅游景点

(一)东方山风景区

东方山坐落在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境内,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可是国家 AAAA 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省风景名胜区以及省级森林公园呢,有着极高的游览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方山的海拔高度达到 475 米,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方圆面积达十八平方公里,各峰形态各异,独具特色。远远望去,山脉连绵起伏,气势雄伟陡峻,构成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卷。而且呀,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堪称是黄石城区内最大的林区之一,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世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还保留着诸多充满韵味的古八景,像 “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灵泉卓锡、道洞云停”,每一处景致都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故事,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古人的智慧。比如说 “青松倒插”,那松树的姿态仿佛违背了常理,却又别具一番奇妙的美感,引得无数游客驻足欣赏、啧啧称奇;“白莲频开” 之处,每逢花期,朵朵白莲绽放于水中,宛如仙子下凡,圣洁而美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不仅自然风光出众,东方山在佛教文化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它致力于成为中国佛教的第五大名山,计划兴建 “药师佛道场”,倘若建成,便能与鄂西的武当山遥相呼应,形成湖北地区 “问道武当,拜佛东方” 的宗教文化旅游格局,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探寻佛教文化的奥秘,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总之,东方山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下陆区极具代表性的旅游胜地,让每一个到访的人都流连忘返。

(二)其他特色景点

  1. 东昌阁

东昌阁矗立在东方山之巅的揽胜垴上,它可不一般,占地面积约 22000 平方米,塔高更是达到了 108 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宝塔类建筑,也是黄石市的地标之一呢。从外观上看,它有着重檐屋角,金碧阁顶,尽显大气磅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

走进东昌阁内部,更是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唐朝。这里全是唐风建筑,营造出了繁华的唐朝民间坊市氛围。酒馆、衙门、镖局等各种特色建筑错落有致,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那个盛世之中。而且呀,这里还有精彩绝伦的唐风演出,演员们身着古装,演绎着唐朝的故事,举手投足间尽显古韵。若是运气好,登上那 8 层 360 度观景平台,也就是被称为 “黄石城市小阳台” 的地方,还能一饱眼福,将鄂东南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欣赏美丽的夕阳景色,那绚烂的晚霞与古朴的东昌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让人沉醉其中,难以忘怀。

2. 团城山公园

团城山公园始建于 1985 年,是省级名胜风景区,位于杭州东路,处于磁湖之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园内有着以逸趣园、映趣园、野趣园为主体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这 “名园三趣” 各具特色,相映成趣。逸趣园里曲径通幽,花木扶疏,处处透着雅致;映趣园有半壁山青、一池连碧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野趣园则充满了自然的野韵,丰草绿缛,仿佛是城市中的一片世外桃源。

此外,园内还有掩胜楼、留梦轩、翠华居等建筑,它们颇具古风古韵,格调雅致。这些建筑与相邻的梅花谷相得益彰,梅花盛开之时,暗香浮动,楼、廊、轩、亭在梅花的映衬下更显古色古香,营造出了浓郁的江南韵味,也难怪会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 “真江南” 呢。在这里,人们既可以沿着湖边悠然散步,欣赏美丽的湖景,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也可以租一艘小船,泛舟湖上,享受那份悠然自得;还能租借自行车,环湖骑行,领略公园的不同风貌,实在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3. 安流塔

安流塔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佛塔,它建于唐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座高约 40 米的 5 层仿古唐塔,静静地坐落于柯尔山公园的最高处,俯瞰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传说黄石历史上曾有江流泛滥的情况,当时江边就建有一塔(也有说法是一亭),目的就是为了安流。后来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兴建之时,根据黄石文化名人李声高先生的建议,安流塔得以在此处修建,这既传承了历史,也为公园增添了独特的景致。站在塔下抬头仰望,那古朴的塔身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当你登顶凭栏,极目远眺,近处的公园美景、远处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日起日落时分,还能听到檐角风铃叮叮作响,看着磁湖碧波金光粼粼,这般美妙的景象,着实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四、下陆区的特色美食

(一)太婆土豆片

在黄石下陆区,有一家承载着无数食客美好回忆的老店 —— 太婆土豆片。这家店至今已有 37 年的历史,虽然店面不大,还不到 50 平米,却有着神奇的魔力,能 “锁住” 食客的味蕾,让大家流连忘返。

它家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土豆片的酱料,真可谓是 “不一样的酱料,不一样的味道”。在下陆老店,每当提起自家的秘制酱料,今年 55 岁的孙勇总是会几度哽咽,因为这酱料是他母亲通过多年摸索尝试总结出来的,而如今,孙勇的母亲已经离开大家五年了,但这独特的味道却依旧在岁月中延续着,仿佛在诉说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传承。

太婆土豆片原本只在老下陆街默默散发着美食的魅力,后来,因其深受大家喜爱,生意愈发红火,还在三味坊开了一家分店,分店地址位于下陆区杭州西路三味坊小吃街 B15、B16 号。每到用餐时间,无论是老店还是分店,常常能看到食客们排着队等待品尝这一美味,那金黄酥脆的土豆片,裹上特制的酱料,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满足感,也难怪它能成为黄石市的名优小吃,在当地美食界稳稳占据一席之地呢。

(二)“臭鲈鱼”

在黄石的永安里,有一家名为 “007 家常菜” 的宝藏小店,而店里的招牌菜 ——“臭鲈鱼”,已然成为了食客们争相打卡的美味传奇。

“007 家常菜” 的大厨别出心裁,不走寻常路,利用臭腐乳对鲈鱼进行腌制后再烹饪,经过这样独特的处理,创造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当这道 “臭鲈鱼” 端上桌时,初闻那味道,或许会让人有些意外,但只要鼓起勇气尝上一口,就会被它独特的风味所折服。那鱼肉鲜嫩入味,臭腐乳的特殊味道不仅没有掩盖鱼肉本身的鲜美,反而与之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让人回味无穷的独特口感。这家店位于黄石港区广场路 107 - 25 号,如果你是个喜欢探索新奇美味的食客,可千万不要错过这道极具特色的 “臭鲈鱼”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