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黄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
2024-12-13
黄石港饼是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传统名点之一,拥有着长达 170 多年的历史,2011 年 3 月还被商务部评为 “中华老字号”,可谓声名远扬。
它的起源颇具故事性,相传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在距黄石市约四十里的大冶县刘仁八地区,有一家刘丰泰杂货铺,店里的糕点师刘合意,为了招揽生意,在当时群众欢迎的龙凤饼基础上,加用桔饼等原料,并在饼的两面粘上芝麻,创制出了合意饼。到了同治年间,大冶县木排商人殷华与马礼门合伙驾排到苏州一带经商,行至黄石港一带时,不小心撞翻了盐船,引发官司并一直打到京城。二人进京时特意选了当地名产合意饼作礼品,送给官员们,还附上一首诗:“排来如山倒,行船似燕飞。鸣金三下响,为何燕不飞。” 同治帝觉得有理,便断木排商无罪。官司打赢后,木排商虽有心以厚礼敬献皇上,无奈打官司已耗资千贯,囊中羞涩,只能斗胆将合意饼献上。没想到,同治帝尝后大悦,对这酥松爽口、香气四溢的合意饼赞不绝口,赐名 “如意”,所以合意饼又叫如意饼。后来就以产地为名,称为黄石港饼。
黄石港饼的用料十分讲究,是由面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钱桔饼、糖桂花等十几种上等原料组成。这些原料相互搭配,经过多道精细工序,方才成就了黄石港饼独特的风味。
其制作工序多达 10 道。首先是和皮,要将特制粉过筛,放在案板上摊成圆圈,倒入饴糖、水、碳酸钠调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分块静置回饧,使之缓劲,包酥前经拉白后再分成小剂;接着和酥,把特制粉过筛后加猪油混合擦制,不过擦酥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生筋、泻油,一般一块 5 千克左右的油酥约擦 20 分钟,擦好后分块切剂;制馅环节也很关键,熟标准粉过筛后摊成圆圈,将果料、冰糖破成豌豆大的小粒,把各种小料置于其中,加油搅拌均匀,再与熟标准粉擦均匀,达到软硬适宜的状态,而且馅要头天擦好,让原料充分胀润,便于捏馅;成型时,采用小包酥方法,皮酥包好后,压扁,擀成长片,搓成卷再折三折,然后擀成圆形,包馅,捶成圆饼,再以五六个饼坯为一叠,在周边滚上淀粉,防止上麻仁时饼边粘上芝麻,随后表面刷上水,放上麻机上两面上麻,要求麻不掉、不花;最后是烘烤,入炉烤制,炉底温度 100℃,面火 150 - 200℃,麻饼在烤制中要翻两次面,使两面麻色一致,出炉冷却后包装。
成品的黄石港饼外观犹如明月,呈正圆形,两面平整,上麻均匀,周边光滑,色泽层次分明,两面是深黄色,周边呈乳白色。轻轻咬上一口,先是能感受到浓郁的芝麻清香扑鼻而来,外皮酥脆,吃起来松酥爽口,而内馅香甜,紧密且不空腔,甜润清香的味道在口腔中散开,顺气开胃,回味悠长,让人唇齿留香,吃了还想吃,是老少皆宜的美味零食。
如今,外地人来到黄石想要购买黄石港饼,一般会选择上窑批发市场,那里品种齐全,交通便利,周边美食也很多,斜对面就是黄石轮渡,市内乘坐公交 1、4、10、12、13、20、25 路车在上窑华中福康车站下车即可到达。并且随着时代发展,厂家在黄石港饼的用料、制作、包装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部分工序采用了机械化,现在的黄石港饼种类更加多样,包装也愈发精美,成为深受旅游者和消费者喜爱的食品,承载着黄石的美食文化,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品尝到这份独属于黄石的传统味道。
太子豆腐是湖北黄石阳新县太子镇的著名小吃,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迄今已传承 1700 多年,素有 “荆楚一绝” 的美誉,古时还曾是宫廷贡品呢。
它之所以叫太子豆腐,背后还有一段佳话。相传在三国时期,阳新遭遇洪灾,之后又暴发瘟疫,百姓们苦不堪言。孙权之子孙登心系灾区民众,两赴灾区慰问,不幸因与病患接触过于频繁而染病。但令人惊喜的是,在食用了当地用古井水制作的豆腐后,孙登竟奇迹般地康复了,从此太子豆腐便声名远扬,家喻户晓。
太子豆腐能在众多美食中脱颖而出,深受大众喜爱,靠的可不单单是这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更得益于它独特的品质与口感。它久煮不散,哪怕在汤中炖煮较长时间,依然能保持完整的形态,不会碎成渣;煎炒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烂掉,能够维持较好的形状,方便烹饪各种美味菜肴。
从外观上来看,太子豆腐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表面细若凝脂,洁白如玉,那纯净的色泽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爱不释手。而品尝起来,更是一种享受,它有着清淡鲜美的味道,这种清淡绝非寡淡,而是巧妙地将豆香与淡淡的鲜味融合在一起,入口瞬间,那清爽的感觉便溢满整个口腔,随之而来的是爽口生津的美妙体验,让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仿佛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豆腐内心的滑嫩与柔韧,着实征服了无数美食爱好者的味蕾。
而且,太子豆腐有着极高的包容性,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宴客大菜,它都能完美胜任主角。它可以煮、压、煎、烧、炸、冻、腐等等,煮出来的豆腐味道十分鲜美,煎制后的则香味浓郁,烧制的口感美妙,炸制的更是香气扑鼻,冻过的质地软嫩,做成腐乳也别有风味。用它做菜,能变幻出 100 多种花样,像脆皮豆腐、豆腐蒸蛋清、炒豆腐、肉末焖豆腐、白菜炖豆腐、红烧嫩豆腐、小葱拌豆腐、清蒸枸杞豆腐、鲜肉豆腐等等,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人垂涎欲滴了。
太子豆腐的制作工艺也是相当考究,采用手工作坊制作,经过选豆、泡豆、洗豆、磨豆、烧浆、起豆油(卷豆油)、起蓝皮、滤浆、点浆、打板、滤水、大包、紧包、压板成型、拆包等十几道工序。师傅们还会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温来细致地调整制作细节,历时三四个小时,一块块洁白鲜嫩、细腻爽口的 “太子豆腐” 才能完美出炉。
在太子镇当地,太子豆腐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款待宾朋必不可少的理想菜肴,家里来客,豆腐往往就是餐桌上的主菜。即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喷香的麻辣油煎豆腐,也是家庭主妇们改善生活的利器。到了现在,逢年过节,太子豆腐更是成了送礼佳品,供不应求,大家会送一桶豆腐给外地的客人,礼轻情意重,传递的是那份浓浓的心意。
如今,太子豆腐还注册了 “太子庙” 牌商标,其系列产品也越发丰富,除了常见的白豆腐,还有白干、黑干、香干、臭干、熏干、麻辣干、豆皮、豆丝、腐竹、千张、素鸡等众多个品种,每一种都别具风味,无论是作为烹制冷盘,还是当作休闲小食品尝,都十分适宜。总之,太子豆腐承载着当地的美食文化,在岁月的流转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品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
印子粑,作为黄石市的非遗美食,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深受人们喜爱。它俗称果城里印子粑,是殷祖、刘仁八、铜山口等山区群众历史上用来供奉土主菩萨的供品,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工艺,拥有 1000 多年的传承历史,2015 年,殷祖印子粑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黄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印子粑有着甜、咸两种口感,各具独特风味。甜口的印子粑,吃起来可口香甜,那丝丝甜味在舌尖散开后,回味无穷,仿佛能让人甜到心里去;咸口的则爽口鲜美,别具一番风味,每一口都让人欲罢不能,越嚼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鲜美滋味。
其制作过程更是严谨精细,尽显传统工艺的魅力。首先在原料选择上,以籼稻米为主,掺适量的糯米,这可是制作出美味印子粑的基础。制作前要提前一天洗米、淘米,然后将洗淘好的米用清水浸泡一天,让米充分吸收水分。第二天再将米捣成粉,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敲打,直至成为细腻合适的米粉,这很考验制作者的耐心与力气呢。之后把细腻的米粉盛入盆中,加入滚烫的泉水,利用余温焖熟,而这里水量的把控是口感好坏的关键所在,水多了米粉团就会太软,太稀的话又没办法继续后续制作了。
接着,双手用力揉动粉团,粉团在案板上翻腾,就像一场独特的 “表演”,老人们常说,米粑做得好不好,关键就看揉得好不好,揉得好,做出来的粑口感才好。揉好面团后,按压并搓成长条,再扯成一个个剂子。这时,工人们会将剂子按入粑印中,轻轻按平、抹匀,然后一手翻转粑印,对着一块木头轻轻一磕,一个印子粑就掉落在另一只手上了。印子粑朝上的一面,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粑印可是用樟木刻制的,每个粑印有 1-3 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里面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图案可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呀,比如石榴表示多子多孙,鸡鸭表示六畜兴旺,谷穗麦穗表示丰收,仙桃表示长寿等等。
最后就是蒸粑了,等蒸箱上汽,把一盘盘印子粑放入其中,只需短短几分钟的高温蒸制,米粉就能与水汽完美结合。刚取出来的印子粑,晶莹剔透,弹力十足,咬上一口,米香四溢,嚼一嚼,Q 弹爽口,那美妙的滋味让人难以忘怀。
印子粑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相传,后唐时期,江西人王文蔚为避战乱,幼年随母逃难至大冶果城里。18 岁时,因博学多才被朝廷招为刺史,后屡建奇功,封为 “银青光禄大夫”。北宋咸平元年(公元 998 年),为保百姓平安,他率兵奋勇抵抗外敌,激战中身中数矢,卒于果城里。当地人为感恩于他,造寺庙,并将其雕像敬称为土主菩萨,用上乘的大米舂成粉做成仙桃、石榴、鸡、鱼、龙、凤等图案的小粑,以此祭奠这位英雄,祈求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年复一年,用印子粑供奉土主菩萨就成为了当地一种有着独特意义的传统民俗,承载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当地人乡愁的寄托,那是遥远记忆里红红灶火中蒸腾跳跃的人间烟火气。
如今,群众制作印子粑,已不再单纯是为了供奉土主菩萨,它更多地成为了当地村民招待客人、馈赠亲朋好友的土特产,承载着浓浓的情谊,将黄石的地域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品尝到这份独特的美食,感受到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阳新屯鸟是黄石阳新县独特的家禽,它是一种似鹅非鹅、似鸭非鸭的鸭科家禽,体重比鸭大比鹅小,羽毛以白色为主(部分为黑白花色),喙色鲜红或暗红,头部两侧和颜面有红色或赤褐色皮瘤,体躯略扁,胸部丰满,翅大而长,腿短粗壮,趾爪硬而尖锐,蹼大肥厚呈黄色。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汤香甜可口,是佳肴珍品,也素被群众视为补壮身体的珍品,还在 2017 年 6 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呢。
用阳新屯鸟精心炖制出来的汤更是一绝。屯鸟汤融合了各种香料的精华,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香气,光是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汤鲜肉美,汤汁香飘四溢,那浓郁的香味仿佛能渗透到每一个味蕾,让人垂涎三尺。而屯鸟肉在炖煮之后,变得越发细腻,越嚼越香,每一口都饱含着醇厚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阳新屯鸟汤不仅味道好,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等功效,对于身体虚弱、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从药用价值来讲,屯鸟肉性凉,是一种上乘的保健滋养食品,对食欲不振、脾胃病、肺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疾病都有着较好的食疗作用。例如,屯鸟内经可以消食化气,调理脾胃病,屯鸟血有着活血化瘀解毒的功效,屯鸟蛋则具有除胸隔肠胃伏热,清热降逆的作用。此外,屯鸟肝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以作为制造多种药物的重要原料。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阳新屯鸟汤的常见做法:
食材方面,需要准备阳新屯鸟 1 只,干香菇 8 个左右,红枣 4 颗,干榛蘑 1 把,姜 2 片,料酒 1 勺,盐适量,植物油 1 汤匙。
做法如下:
第一步,将阳新屯鸟在买的地方让店家处理干净,拿回家后再仔细清洗并剁成块,接着洗去血水备用。同时,把香菇、榛蘑、大枣洗净并泡软备用。
第二步,进行焯水。把阳新屯鸟块冷水入锅,大火烧开后,加入料酒去腥,撇去浮沫,这一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腥味。
第三步,备好热水,将焯过水的阳新屯鸟块捞入洗净,这么做能让后期的汤更加清澈,要是不介意的话,这一步也可以省略。
第四步,在炒锅中加入一汤匙植物油烧到温热,捞入阳新屯鸟块大火翻炒,通过这一步可以起到增香去腥的作用。
第五步,把阳新屯鸟块倒入炖锅,倒入开水,加入香菇、红枣、榛蘑、姜片,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炖 2 小时。
第六步,待阳新屯鸟块软烂,汤汁浓郁时,加入适量的盐提味,就可以出锅了。
这里还有一些小贴士哦,要想阳新屯鸟块软烂软嫩,关键要点是冷水入锅焯水,后边的冲洗和慢炖都要用热水,因为冷水会使阳新屯鸟肉质变紧。另外,盐要后放,先放盐会使阳新屯鸟肉变紧。食材中的红枣可以依据个人口味适当加减,多放些汤会更甜,要是不喜欢的话也可以不放。而香菇和榛蘑能很好地掩盖阳新屯鸟的腥味,其他调味料就不要多放了,不然会掩盖汤本身的鲜美味道呢。
如今,阳新屯鸟已经成为阳新发展 “五个一” 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县里通过 “公司 + 基地 + 专业合作社 + 养殖户” 等模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且着力做强屯鸟精深加工,开发出了屯鸟汤罐头、卤屯鸟产品等众多产品,让这道独具特色的阳新屯鸟汤能够走出阳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被更多的人品尝到,也让更多人领略到黄石阳新美食的独特魅力。
苕粉肉是黄石大冶地区极具特色的一道菜肴,虽然名为 “苕粉肉”,但它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苕粉(红薯粉)为主料,却能呈现出肉的风味,让人品尝时既能感受到肉的丰满口感,又不会有肉的肥腻之感,仿佛是一场味觉上的奇妙魔术。
苕粉肉的制作十分讲究技巧与火候。首先,原料的选择很关键,要选用优质新鲜的苕粉,这可是成就美味的基础。制作时,先将苕粉经过浸泡、磨浆等工序,让其质地变得滑嫩可口。比如有的做法是把适量的苕粉加水搅成稀糊状,就像准备一场美食创作的 “底料” 一样。
接着就是下锅烹制啦,锅底给少量食油,中火烧热后,倒入苕粉糊,这时可要全神贯注了,得不停地搅拌,因为随着受热,苕粉糊会越来越黏稠,慢慢成团状。在这个过程中,还得沿锅边适量添加食油,再用锅铲将其慢慢压扁,边压边翻面,压成两三公分厚的苕粉饼,直至苕粉饼两面呈现出诱人的焦黄,便可取出切成小块备用,这一步可是很考验制作者对火候和力度把控的呢。
有的做法还会在后续加入肉一起烹制,将切好的肉片下锅,小火煎至金黄盛出备用,然后利用煎肉片剩下的油锅来煎红薯饼,把苕粉和清水搅拌均匀后倒入锅中,遇热后苕粉糊会迅速凝固成糊状,这时候手速一定要快,不停搅拌,直至整个成形为饼状而且没有白点点,盛出后趁热调整厚度和形状。之后再倒入少量油,再次将红薯饼放入锅中小火慢煎,直至两面金黄,盛出冷却后切成合适大小。
当然,调味也必不可少,把煎好的苕粉块与炒香的肉片放在一起,加入各种调料进行炒制,像加入蒜苗、盐、鸡精、生抽等来提味上色,让每一块苕粉肉都均匀裹上鲜香的味道。
苕粉肉就像是一块口感绝佳的年糕,但又比年糕更加细腻,吃起来绵软香甜、Q 弹鲜糯,还带着浓郁的肉香味,那独特的风味令人回味无穷。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家庭聚会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还是在节日庆典的热闹氛围中,苕粉肉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只要尝过一次,便会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征服,成为大家念念不忘的美食记忆呢。
金牛千张,又被称作金牛皮子,是黄石市大冶金牛镇赫赫有名的特产,也是鄂南地区极具传统风味的名吃。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出豆腐后不久,当地就开始制作千张皮了,到了宋代,伴随着当地商业日益兴盛,油盐柴米布匹等生意蓬勃兴起,城乡豆腐店不断增多,豆浆、豆花和豆果等豆制品的花样不断翻新,千张皮也开始被大量制作起来。
金牛千张之所以与众不同,首先体现在它的外观上。经过十几道精细工序的打磨,从一颗颗圆圆的黄豆到最终成型的千张皮子,每一张都薄如蝉翼,拿起来对着灯光仔细查看,两面的纹路清晰可见,恰似一张极薄的手帕,甚至隔着眼看都能隐隐见到人影,用手捏住一角轻轻拉扯,也不会轻易破碎,而且韧性十足,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精致与奇妙。
当然,金牛千张更令人称道的,还是它那千变万化的美味。当它融入热汤之中时,能够充分吸收汤汁的鲜美滋味,变得软嫩爽滑,吃起来既有豆制品本身的醇厚豆香,又饱含着汤的浓郁味道,比如鳜鱼煮皮子这道菜,千张皮与鲜美的鳜鱼相互搭配,千张吸饱了鱼汤的鲜味,鳜鱼也因千张的融入多了几分醇厚,二者相得益彰,闻名远近;将它切成三厘米宽的条,结成皮子跎焖红烧肉,千张皮在吸收了红烧肉的油脂后,变得油润鲜香,红烧肉则因千张的加入,减少了几分油腻感,口感更加丰富;若是把它用于凉拌菜搭配,切成丝条状,佐以胡萝卜丝、肉丝、青椒等,几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看着就令人赏心悦目,再加入调料一拌,清爽可口,那复合的香味瞬间就能勾起人的食欲,在鄂东南这可是常见的一道家常菜 “炒三丝”;用于炒菜点缀时,它也能很好地融入其他食材之中,既不会喧宾夺主破坏主食材的味道,又能保留自己清新醇厚的本味,展现出独特的鲜美口感。
总之,金牛千张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丰富的吃法,深受大家的喜爱。无论是当地居民平日里的餐桌,还是婚丧喜庆、节日请客办酒席时,它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席上常常第一道菜就会端出千张皮,称作 “皮子席”,其地位在历史上仅次于殷实之家办的 “海参”“鱼翅” 席呢。而且,不仅在当地享有盛名,在鄂东南地区,乃至浠水、黄冈、九江、武汉等地也都很受欢迎,南来北往的旅客路过金牛镇,除了要大饱口福品尝一番,总也忘不了带上几把金牛千张回家,或是自己享用,或是馈赠亲友,一同分享这份独特的美味。
珍珠圆子是黄石的传统名菜之一,在当地美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道佳肴主要以猪肉、糯米为原料,制作时颇为讲究。通常会选用肥瘦比例三七开的猪肉,将瘦肉剁成茸,肥肉切成黄豆大小的颗粒,如此搭配,既能保证圆子有足够的滑润口感,又不会过于油腻。接着把荸荠削皮,切成黄豆般大的丁备用。糯米则需淘洗干净,用温水浸泡 2 小时左右后捞出沥干。
然后将猪肉茸放入钵中,加入适量的味精、精盐、葱花、姜末、黄酒以及胡椒粉,分三次加入 300 毫升清水,顺着同一个方向不停搅拌,直至肉馅上劲,再把准备好的肥肉丁和荸荠丁倒入拌匀。之后,把调好的肉馅挤成直径约 1.6 厘米大的肉圆,放入装有糯米的筛内滚动,让肉圆周身均匀地粘上糯米,就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珍珠外衣。
最后,将裹好糯米的肉圆逐个捡放在蒸笼内,排放整齐,置于旺火沸水锅中蒸上 15 分钟左右便可取出装盘。有些家庭制作时,还会在盘子上先铺上白菜叶,并抹一点花生油,这样一来,不仅能防止圆子粘连,还会增添一丝白菜的清香味道呢。
做好的珍珠圆子外观十分诱人,外层包裹的糯米粒粒竖起,晶莹洁白、油亮发光,恰似颗颗圆润的珍珠,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而品尝起来,口感软糯适中,滋味更是鲜香醇厚,每一口都融合了猪肉的鲜美、糯米的软糯以及荸荠带来的清爽口感,越嚼越让人回味无穷,是餐桌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也寓意着生活蒸蒸日上、团团圆圆,常常出现在各种家宴、筵席之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麻辣鸭脖子可是黄石特色小吃里极具代表性的存在呀。它以鸭脖子作为主要原料,通过精心的卤制,成就了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独特风味。
制作时,先是把鸭脖子仔细冲洗干净,有的还会浸泡上 2 小时左右,充分去除血水,然后进行焯水这一工序,这一步可是为了更好地去腥呢。接着,将鸭脖子和各种精心调配的调料一同放入锅中,像必不可少的辣椒、花椒,它们可是赋予鸭脖子麻辣味道的关键所在,要是喜欢更辣一点的口感,那就可以多搁些辣椒,偏爱麻味更重的话,就多放点花椒啦。除此之外,桂皮、八角、香叶等香料也会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出层次丰富的香味。
锅中加入足量的水,没过鸭脖子后便可以开火烹制了。待水烧开,转成中小火,慢慢煮上 30 分钟左右后关火,不过先别急着捞出,盖上锅盖焖上一整晚,让鸭脖子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变得更加入味。经过这样一番卤制工序后,麻辣鸭脖子就大功告成啦。
刚出锅的麻辣鸭脖子,色泽诱人,散发着浓郁的麻辣香气,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先是能感受到鸭脖子紧实而有嚼劲的肉质,随后那麻辣鲜香的味道便在口腔中瞬间散开,越嚼越带劲,越吃越让人停不下来,那种麻辣的刺激和鲜香的回味完美交织,实在是太过瘾了。也正因如此,麻辣鸭脖子无论是作为日常解馋的零食,还是朋友聚会时的下酒小菜,都深受大众的喜爱,很多人只要吃上一次,就会被它独特的口感所征服,成为其忠实的 “粉丝” 呢。
红烧肉作为黄石的传统名菜之一,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这道菜主要选用新鲜的猪肉作为原料,一般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佳,这样烧出来的肉口感才会层次丰富,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制作时,先将猪肉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这切块可是有讲究的,大小要适中,方便后续烧制时入味。
接着,准备好葱、姜、蒜等调料,这些看似平常的调料在红烧肉的制作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葱要选用新鲜的小葱,切成葱段备用;姜切成姜片,蒜则拍扁即可。把锅烧热后,放入少许油,油温七成热左右时,将姜片、葱段、蒜瓣放入锅中煸炒出香味,瞬间,厨房里就会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辛香味道。
随后,放入切好的猪肉块,开始翻炒,让每一块猪肉都均匀地裹上油,并且与葱姜蒜的香味充分融合。待猪肉表面微微变色后,加入适量的老抽、生抽、冰糖、八角、桂皮等调味料。老抽主要是为了给肉上色,让烧出来的红烧肉色泽红亮诱人;生抽则用于调味,增添咸香的味道;冰糖不仅能使红烧肉带有一丝甜蜜的回味,还能在炒制过程中让肉色变得更加漂亮,呈现出那种诱人的焦糖色。八角、桂皮等香料则进一步丰富了肉的香味层次,使其香气更加醇厚。
翻炒均匀后,倒入适量的黄酒或者料酒去腥,再加入没过肉块的开水,记住一定要用开水哦,这是让红烧肉肉质鲜嫩的关键所在,如果加了冷水,肉块受冷收缩,烧出来的肉就容易变得又硬又柴。然后转小火慢炖,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让猪肉在汤汁中慢慢吸收各种调料的味道,变得软糯入味。一般炖煮 40 分钟到 1 个小时左右,期间可以适时查看一下汤汁的情况,要是觉得汤汁快干了而肉还没达到理想的软烂程度,可以适量再添加一些开水继续炖煮。
等到肉烧至软烂,汤汁也变得浓稠时,转大火收汁,这一步要不停地翻动肉块,让每一块肉都裹上浓郁的汤汁,使味道更加醇厚。最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就大功告成啦。
烧好的红烧肉,外观色泽红亮,宛如玛瑙一般,那浓郁的酱汁包裹在每一块肉上,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夹起一块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鲜嫩的肉质瞬间在齿间散开,软糯香甜,肥的部分入口即化,丝毫不会觉得油腻,瘦的部分则嚼劲十足,越嚼越香,而那香醇的味道更是充满整个口腔,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一块接着一块,根本停不下来。在黄石的诸多美食中,红烧肉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经典的做法,稳稳地占据着一席之地,无论是家常餐桌,还是宴请宾客的场合,它都是备受青睐的一道佳肴呢。
油焖大虾可是黄石极具特色的一道菜品,深受当地人和外来游客的喜爱。
制作油焖大虾时,原料的选择很关键,一般会选用新鲜个大的大虾,像肉质饱满、富有弹性的基围虾或者明虾就是很不错的选择。选好虾后,要将其仔细处理一番,先把大虾放入清水中,用刷子轻轻刷洗虾壳,特别是虾须和虾脚部分,把泥沙和杂质去除干净,接着用剪刀从虾头与虾身的连接处剪开,轻轻挑出黑色的虾线,这一步对于保持虾的鲜美至关重要,最后再用厨房纸巾将处理好的大虾吸干水分,避免煎炸时溅油。
接下来就是烹饪环节啦。先热锅凉油,锅中倒入足量的食用油,大火烧至七成热(约 180°C),油面微微冒烟的时候,将大虾轻轻滑入油锅中,保持大火,并用铲子轻轻推动,防止粘连,待虾壳变红且变得酥脆时,便可捞出控油备用,这一步能让虾肉更加紧实,同时锁住鲜味。
然后留少量底油在锅中,转小火,放入生姜片、大蒜末和大葱段,小火煸炒出香味,依次加入适量的料酒去腥,生抽、老抽调色增味,再放少许白糖提鲜,以及适量的盐来调味,如果喜欢颜色更深一点的话,可以适量增加老抽的比例,等调料充分融合后,加入少量清水(大概半碗左右),转大火烧开。
之后将之前煎炸好的大虾重新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开始焖制,这可是油焖大虾的关键步骤哦,通过焖制能让大虾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变得更加入味。在焖煮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翻动大虾,确保每一只都能均匀上色和入味。等到汤汁逐渐浓稠,且快要被虾肉吸收完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啦。
要是喜欢的话,还可以在最后加入切好的青红椒块,快速翻炒几下,既能增加色彩,又可丰富口感。待青红椒断生,且所有食材都裹满了浓郁的酱汁后,就可以关火出锅了,装盘时撒上少许葱花或香菜作为点缀,那诱人的油焖大虾就呈现在眼前啦。
做好的油焖大虾色泽红亮,光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夹起一只放入口中,轻轻咬开,虾肉鲜嫩多汁,口感紧实又不失弹性,那独特的鲜甜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而调料的味道也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虾肉的鲜美,香醇的滋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一道主菜,搭配着米饭一起享用,还是当作闲暇时的下酒菜,都十分合适,是黄石美食中当之无愧的 “明星菜品”,常常出现在各种聚餐场合,深受大家的追捧呢。
大冶糊面是黄石传统特色美食,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大约是大冶农村妇女们发明的。别看它看着不怎么好看,可味道纯正可口,有着独特的风味,而且价廉实惠、百吃不厌,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道美食以猪骨、瘦肉、面粉等为主要原料。面条是主角,配料十分丰富,常见的有油炸豆腐干、芹菜、猪油渣、香菜等,现在酒店多用火腿丁、瘦肉丁代替猪油渣。它的制作工序虽多,但简单易行。先是准备好适量的面条,用手将面条掰成 1 厘米长短的小段,接着准备配菜,像把芹菜切成段,香干、火腿切成丁,再将瘦肉切成丁并用生抽和淀粉腌制一下。然后热锅冷油,先炒一点肥肉,待肥肉煸香后加入瘦肉一起翻炒,等猪肉丁起锅后倒入足量的冷水下锅,同时把掰好的面条加入,这里切记一定是冷水下面条哦,随后香干丁、香菇丁也依次入锅,在水快要煮开的过程中,要用锅铲多推一下锅底,防止粘锅,还要把浮沫撇干净。随着加热,锅里慢慢就有了糊糊的感觉,这时继续不停地用锅铲推锅底,直到面条熟透后,再将其他配菜倒入,加入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一碗美味的大冶糊面就大功告成啦。
大冶糊面的汤汁浓郁,有着香菇的鲜味,芹菜嚼起来清脆且带着一丝甘甜,瘦肉和香干软嫩可口,面里满是食材最朴实的美味。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口感细腻又独特。而且它还很 “百搭”,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蔬菜,都可以加到里面,只要掌握好面糊的稀厚程度就行,无论是作为日常的主食,还是当作解馋小吃,都非常合适,这也是它备受人们青睐的缘由之一呀。
黄石土豆片可是黄石极具特色的小吃之一,深受当地人和过往游客的喜爱,那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让人吃过一次就难以忘怀。
制作黄石土豆片,首先要准备好食材和调料。土豆自然是主角啦,挑选几个新鲜的土豆,将它们用清水冲洗干净,把表面的泥土去除,然后用削皮刀削去皮,再用水仔细冲洗一遍。接着把土豆放在案板上,用刀将两头不规整的地方切掉,形成一个平整的面,沿着这个平面的长边先切开,再沿着短边切开,这样土豆就被一分为四了,随后把所有的土豆块都切成大约 1-2 毫米厚的薄片,尽量切得均匀一些哦,这样能保证炸制的时候受热更均匀呢。
切好土豆片后,就可以开始准备其他配菜啦,像金针菇可以去蒂分开,火腿肠切成花状,大蒜、生姜切碎,再准备一颗八角备用。接下来就是下锅油炸啦,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开中火,等油温慢慢升高,看到油面微微有气泡出现,有点沸腾的时候,可以先丢一片土豆片下锅试试看,如果丢下去有滋滋声,说明油温就可以了。然后把土豆片全部倒进去,用漏勺轻轻翻拌,让土豆片能均匀受热,炸上 5 至 7 分钟后改大火再炸 3 分钟左右,直到土豆片表面变成金黄色,就可以捞出控油了。当然啦,除了土豆片,像刚才准备好的金针菇、火腿肠等其他蔬菜也可以一并放入油锅中炸制,个人觉得素菜炸出来的口感比肉还要好吃呢。
炸好食材后,就进入调味的关键步骤啦。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八角、大蒜生姜碎等爆香,接着加入适量的孜然粉、辣椒粉、花椒粉、盐等调料,翻炒一下,激发出调料的香味。然后倒入适量的水,要是家里有高汤的话,用高汤味道会更鲜美哦,要是没有高汤也忘了买高汤块,加些鸡精提提鲜也是可以的。等水烧开后,取适量的淀粉,加水调和成淀粉水,慢慢倒入锅中进行勾芡,边倒边搅拌,直至汤汁变得浓稠,呈现出糊状。
最后,把炸好的土豆片等食材放入盘中,将调好的浓稠酱汁淋在上面,一份美味的黄石土豆片就大功告成啦。刚做好的黄石土豆片,色泽诱人,土豆片酥脆可口,咬上一口,“嘎吱” 一声,那美妙的声音仿佛就是美食的 “召唤”,再搭配上其他炸制得香香的蔬菜,以及浓郁醇厚的酱汁,多种味道在口腔中交织融合,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怎么吃都吃不够呢,无论是当作解馋的小吃,还是和朋友一起分享的美食,它都是绝佳的选择呀。
黄石松花皮蛋堪称黄石美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美食瑰宝。
它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需经过精心炮制才能成就独特风味。选用优质的鸭蛋为原料,搭配生石灰、纯碱、食盐、茶叶等配料,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制成糊状物,然后将鸭蛋包裹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发酵,使得蛋白质发生变性,蛋黄逐渐凝固成半固体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茶叶的加入不仅赋予了皮蛋淡雅的茶香,还让蛋体内部神奇地产生出如松针般细小、雪花般美丽的松花图案,这也是 “松花皮蛋” 名称的由来。
制成后的黄石松花皮蛋,外观极具特色。其蛋壳易剥且不粘连,蛋白呈现出半透明的褐色凝固体,那晶莹剔透的蛋清上,松枝状花纹清晰可辨,仿佛是大自然在上面精心绘制的艺术品。蛋黄则呈深绿色凝固状,有的还带有溏心,切开后蛋块色彩斑斓,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而在口感方面,黄石松花皮蛋更是表现出色。它吃起来清凉爽口,蛋白细腻而富有弹性,嚼起来劲道十足;蛋黄浓郁且略带沙绵质感,那绵软可口的蛋黄入口即化,给人带来别样的味觉体验。最值得称赞的是,它毫无涩味和苦味,味道十分鲜美,细细品味,那独特的风味在舌尖散开后,回味悠长,让人欲罢不能。
黄石松花皮蛋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能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其中,凉拌松花皮蛋是备受青睐的经典吃法。将松花皮蛋剥壳后切成小块,放入碗中,加入蒜末、姜末、小米椒碎、生抽、香醋、香油、白糖、盐等调料,再撒上些许葱花或者香菜末,搅拌均匀,一道简单又美味的凉拌松花皮蛋就做好了。皮蛋吸收了调料的香味,变得更加鲜香可口,酸辣开胃,无论是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凉菜,还是宴请宾客时的开胃小菜,都十分合适。
此外,皮蛋瘦肉粥也是常见且深受欢迎的吃法。先将大米熬煮至浓稠,再把切成小块的松花皮蛋和腌制好的瘦肉放入锅中,继续煮至肉熟粥烂。煮好的皮蛋瘦肉粥,粥香四溢,皮蛋的独特风味融入到每一粒米粥之中,瘦肉鲜嫩,三者搭配相得益彰,营养又美味,早餐来上一碗,让人一整天都元气满满。还有青椒擂皮蛋,把青椒放在火上烤至表皮微微焦糊,去掉外皮后撕成小块,与剥好切成丁的松花皮蛋一同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生抽、醋、蒜末,用擀面杖或者勺子等工具将它们捣碎、拌匀,装盘即可。这道菜椒香四溢,皮蛋的醇厚与青椒的清爽相互交融,用来下饭再合适不过了,让人忍不住多吃几碗米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