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黄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
2024-12-28
在湖北黄石的山水之间,隐匿着一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古老村落 —— 玉堍古村。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片黛瓦、每一处雕花,都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繁华与变迁。如果你渴望一场远离喧嚣、探寻古韵的旅行,玉堍古村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神秘而迷人的古村,开启一场难忘的时光之旅。
玉堍古村位于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东部,依偎在黄姑山脚下,宛如一颗遗世明珠。这里村前山泉潺潺汇聚成溪,溪水清澈见底,蜿蜒流淌,仿佛一条灵动的丝带贯穿全村;村后群山环抱,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为古村筑起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看,它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灵秀的山水风光。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古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若是从空中俯瞰,古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间缓坡地带,东面绵延的大山似一条巨龙横卧,守护着这片土地;西面正对几处山口,视野开阔,能让人尽情饱览远方的山色。整体村落坐东朝西,背靠黄姑山,前临大泉溪,左有鲤鱼山,右有虎山的巨大山口,在大泉溪流出村落的位置即村落之南,溪上跨一小型古桥,上控两溪,旁立大樟树,宛如水口,锁住了古村的灵气。
交通方面,若是从黄石中心城区出发,可以沿着湖滨大道前行,穿越月亮山隧道,驶入黄阳一级公路,接着转至 237 省道、兴富大道,最后顺着 062 乡道便可抵达玉堍村。全程道路状况良好,自驾途中既能欣赏到城市的繁华逐渐过渡到乡村的宁静,又能透过车窗看到沿途的田园风光,让出行的心情愈发愉悦,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前奏,引领着人们一步步走进这座古韵悠悠的村落。
玉堍村建村历史悠久,据阳新县志和玉堍村李氏族谱记载,早在宋元时期,便有先人相中了这片山水相依的宝地,在此定居,开启了玉堍村的历史篇章。彼时,他们依山而居,傍水而栖,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逐渐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至明清两代,玉堍村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丁兴旺,香火鼎盛。村里的能工巧匠辈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造起了大量具有明清特色的民居。这些民居不仅是村民们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凝聚着先辈们心血与技艺的艺术品。那一栋栋徽式马头山墙、小青瓦屋面、内大外小的刀条形窗口、“四水归堂” 的天窗天井,以及厚重的杉木大门与石雕狗洞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之中,展现出独特的鄂东南民居风格,诉说着往昔的繁荣昌盛。
玉堍村最为人瞩目的历史人文景观,当属出生于此的晚清名臣、正二品封典、新疆按察使李衡石。李衡石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心怀壮志。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毅然投身仕途,效力于左宗棠麾下。
1879 年,沙俄趁我国边疆动乱,妄图霸占新疆伊犁地区。李衡石临危受命,奉旨赴俄交涉。面对列强的蛮横无理,他毫不畏惧,凭借着卓越的口才、非凡的智慧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与俄方斗智斗勇,据理力争。最终,不动干戈成功收复伊犁,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其英勇事迹传颂中华,为后人所敬仰。
李衡石功成名就后,并未忘记家乡。他捐资修建了李氏宗祠,为族人提供了祭祀、议事、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兴建李衡石故居,这座精美的建筑不仅是他个人荣耀的象征,更是家乡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他对故土的眷恋与回馈之情。如今,李衡石故居和李氏宗祠依然屹立在村头,成为玉堍村历史文化的核心地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缅怀这位先贤。
除了厚重的历史建筑,玉堍村还保留着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活化石一般,延续着古村的文化血脉。
当地的 “吃新节” 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农作物收获之际,村民们便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他们身着盛装,从田间采摘最新鲜的谷物、果蔬,精心烹制,供奉祖先,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新收的粮食,欢声笑语回荡在村落上空,浓浓的亲情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在一起,让人陶醉。
“送水节” 同样别具一格,在特定的日子里,村民们会举行庄重的送水仪式,沿着溪流,将寓意着洁净与祝福的清水洒向四方,以祈求水源丰沛、人畜兴旺,体现了村民们对水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闲暇时光,村里的老人们总会聚在一起,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李衡石三难老先生》展现了李衡石年少时的聪慧机敏;《济公修建百佛庙》充满奇幻色彩,寄托着村民们对正义与善良的追求;《秦始皇一鞭抽出十八折》则将历史传说与当地山水相结合,为山川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这些故事口口相传,承载着先辈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智慧,让后人在聆听中汲取力量。
与此同时,悠扬的民间歌谣也时不时在村前山后响起,《十看穿》以质朴的歌词唱出人生百态,引人深思;《一个大姐十个郎》诙谐幽默,展现乡村生活的趣味横生;《日出西山一点鸟》则用美妙的旋律描绘自然景致,抒发着村民们对家乡山水的热爱。这些歌谣或在田间劳作时唱响,或在夏夜乘凉时低吟,成为古村生活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让人们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土情怀。
漫步在玉堍古村,那一排排古老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是岁月镌刻的史书。明代的民居,多呈现出简洁实用的风格,四方墙斗高大厚实,一字形门墙不加修饰,屋尖与杉木衍条隐匿在方墙体内,仅为满足居住的基本需求,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质感。村民芦章黄至今仍居住在一幢明代老屋里,这座老屋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变迁,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固如初,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清代民居则展现出徽派建筑的独特韵味,徽式马头山墙高高耸立,错落有致,如同一幅灵动的水墨画;一字形门楼简洁大气,彰显着家族的门第与风范。那内大外小的刀条形窗口,既兼顾了采光与通风,又具有独特的防御功能;门里缩大门的设计,给人以含蓄内敛之感;黑白分明的屋檐画,描绘着花鸟鱼虫、神话传说,为建筑增添了一抹艺术的亮色。“四水归堂” 的天窗天井,让雨水汇聚于家中,寓意着财源广进、人丁兴旺,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厚重的杉木大门,坚实可靠,防盗贼于门外,石雕狗洞则别具匠心,为看家狗留出通道,兼顾了安全与实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先辈们的智慧。
李衡石故居无疑是古村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 年),由正堂、中堂、厢房等主体建筑构成,占地面积达 1391 平方米。故居大门上方,“光禄大夫” 石刻门匾高悬,字体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主人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踏入故居,四个天井映入眼帘,“四水归堂” 的布局使得室内光线柔和,通风良好,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门窗之上,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精美图案精雕细刻,彩绘金描,尽显奢华与精致,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与之相距不远的李氏宗祠,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 年),占地面积更为广阔,达 1673 平方米。宗祠为三进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依次排列着戏台、看台、正堂、过堂、祖堂等主体建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戏台是宗祠的精华所在,单檐歇山顶,飞檐翘角,雕龙画凤,巧夺天工。每逢佳节或重要祭祀活动,这里便热闹非凡,台上好戏连台,台下观众喝彩阵阵,传统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传承。正堂高大轩敞,是李氏族人祭祀祖先的神圣之地,祖堂庄严肃穆,供奉着历代先祖的牌位,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宗祠内的石柱础、木雕、砖雕等装饰,件件精美绝伦,动物花鸟、忠孝故事等图案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展现了李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美德。
玉堍古村的美,不仅在于其古老的建筑,更在于它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村前,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溪水潺潺流淌,奏响着大自然的乐章。水底的沙石粒粒分明,鱼儿在其间欢快穿梭,偶尔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妇女们在溪边浣洗衣物,棒槌敲打衣物的声音与溪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活画卷。
村后,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上百花争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漫山遍野的花海如同一幅绚丽的织锦,微风拂过,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夏天,绿树成荫,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为古村带来丝丝清凉,漫步山间,听蝉鸣阵阵,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秋天,枫叶如火,银杏金黄,层林尽染,山间仿佛打翻了调色盘,美不胜收,登高远眺,古村全貌尽收眼底,金黄与黛瓦相互映衬,宛如世外桃源;冬天,群山银装素裹,白雪皑皑,静谧而祥和,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让人沉醉在这纯净的世界里。
村内,还有几棵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樟,树干粗壮,需数人合抱,树冠如盖,郁郁葱葱,为村民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古井遍布村中,井水清澈见底,甘甜凛冽,无论旱涝,从未干涸。井口的青石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一道道绳索留下的痕迹,宛如岁月的年轮,见证着古村的过往。清晨,村民们纷纷前来打水,水桶碰撞井口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古村,新的一天在这烟火气息中缓缓拉开序幕。
玉堍古村犹如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对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这里无疑是一处绝佳的探寻之地。穿梭于古老的民居之间,抚摸着那历经岁月沧桑的砖石,仿佛能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邃。每一处古建筑、每一段传说,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怀,满足着他们对历史的无尽好奇与探索欲望。
摄影爱好者们也能在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古村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马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韵味,黑白相间的色调构成了天然的水墨画背景。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古巷之中,光影交织,勾勒出如梦如幻的画面;傍晚,余晖将整个村落染成金黄,袅袅炊烟升起,宛如世外桃源般静谧美好。无论是古老的民居、精美的木雕、石雕,还是四季如画的自然风光,都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拍摄素材,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能定格住古村独特的魅力瞬间。
对于家庭亲子游来说,玉堍古村也是一个理想之选。孩子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电子设备的束缚,亲近大自然,在清澈的溪流边嬉戏玩耍,观察小鱼小虾的灵动身影;在古樟树下聆听长辈讲述古老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一家人还可以共同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如 “吃新节”,一起体验收获的喜悦,增进亲子间的感情,留下一段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若是您选择一日游,不妨参考以下这条路线:上午,从村口出发,沿着石板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李衡石故居。在这里,您可以花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细细品味这座古建筑的韵味,欣赏精美的木雕、石雕,了解李衡石的传奇人生,感受他的爱国情怀与卓越智慧。
接着,前往李氏宗祠,距离故居不远,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在宗祠内,驻足观赏宏伟的戏台、庄严的正堂,感受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停留约 40 分钟。
临近中午,来到村中的古樟树下,享用一顿美味的农家饭,品尝当地特色的土鸡汤、春笋炒腊肉、阳新折子粉等美食,让味蕾尽情享受乡土风味,用餐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用餐结束后稍作休息,可漫步消食。
下午,漫步于古村的小巷之中,穿梭在明清民居之间,触摸历史的痕迹,欣赏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这一过程大约花费一个半小时。随后,前往村后的山间,亲近自然,呼吸清新空气,登高俯瞰古村全貌,将整个村落的美景尽收眼底,耗时约一小时。
若是时间充裕,还可选择留宿一晚,伴着虫鸣鸟叫入睡,清晨在晨曦中醒来,感受古村的宁静与祥和,更深入地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在游玩玉堍古村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您多加留意。首先,古村中的建筑大多年代久远,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请您务必爱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切勿随意触摸、刻画,保持它们的原有风貌。
其次,玉堍古村保持着较为原始的乡村风貌,部分道路可能较为狭窄、崎岖,游玩时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以便行走。特别是在山间游玩时,要注意脚下安全,沿着指定路线游玩,避免发生意外。
另外,当地村民淳朴善良,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禁忌,能让您的旅程更加愉快。在与村民交流互动过程中,您将有机会了解到更多不为人知的古村故事,收获别样的旅行体验。
在尽情享受玉堍古村之旅的同时,别忘了留意以下几点:
爱护文物古迹是每位游客的责任。古村内的建筑、雕刻等文物历经岁月洗礼,十分脆弱,切勿随意触摸、刻画,更不可攀爬古建筑,以免造成损坏。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使其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玉堍古村生态环境优美,保持这份纯净需要大家的努力。请勿乱丢垃圾,随身携带垃圾袋,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切勿采摘野花、野菜,不破坏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让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得以延续。
由于古村部分道路狭窄崎岖,游玩时务必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或平底鞋,这样行走起来更加轻松安全。特别是在山间游玩,要注意脚下路况,切勿奔跑嬉戏,防止滑倒、摔伤等意外发生。
当地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能让您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在与村民交流时,注意言行举止礼貌得体,未经允许,不要随意进入村民家中的私人区域。如果参与民俗活动,遵循当地的传统习俗,这样既能收获快乐,又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情谊。
游玩前关注天气变化,随身携带雨具、防晒用品等必备物品。若遇恶劣天气,及时寻找安全的室内场所躲避,确保自身安全。
希望以上小贴士能助力您拥有一场完美的玉堍古村之行,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玉堍古村,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老村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怀。在这里,您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慢脚步,沉浸在历史的韵味与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无论是探寻历史的足迹、欣赏精美的古建筑,还是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玉堍古村都能满足您的需求,为您带来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希望您在阅读完这篇攻略后,能早日踏上前往玉堍古村的旅程,亲身感受它的独特魅力,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记得带上您的好心情,遵守游玩注意事项,尽情享受这场与古村的邂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