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攻略

2024-12-21

一、历史渊源

弘化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其起源与马祖道一高足德聪和尚有着深厚渊源。当时,德聪和尚云游至湖北黄石的东方山,只见此地云树葱茏,岚光明烂,景色美不胜收,便为之动容,随即在此结庐修炼。

元和二年,德聪和尚受到唐宪宗李纯的诏请,参与朝廷法会。他在法会上表现出众,恩礼殊隆,唐宪宗不仅嘉赐他法名智印,还赐予紫衣金钵,并为山寺题名 “宝峰招提”,自那时起,东方山的佛名开始渐渐传播开来。

自唐宪宗礼尊智印和尚之后,宋、元、明等历代,都延续了皇帝召见寺院住持并御赐寺名的传统。宋大中祥符九年(1011 年),宋真宗赵恒召见住持解明和尚,御笔书赐寺名 “宝宁”;元元贞二年(1296 年),元成宗铁穆耳仿前朝皇帝例,召见二十世住持安山和尚,御笔书赐寺名 “化禅”;到了明成化二年(1466 年),明宪宗朱见琛召见二十九世住持古愚和尚,赐名大觉禅师,御笔书赐寺名 “弘化”,这便是如今 “弘化寺” 名称的发端,至今已历经了 539 年,其间虽因避乾隆皇帝弘历讳,短暂改字 “宏化”,但后来还是恢复了 “弘化” 寺名。

然而,即便有着皇帝亲赐寺名的荣耀,弘化禅寺也没能摆脱时兴时废的命运。唐武宗废佛时,寺院便遭到了毁败,此后的历代,只要遇到乱世,寺院往往难以幸免,屡遭破坏。清朝虽说承平时间较久,可也几番毁于火灾之厄。不过,即便磨难重重,弘化禅寺却屡废屡兴,凭借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众多僧人的坚守,始终在鄂东南佛教界占据着重要地位,高僧大德辈出,还培养出了大量栋梁之才及佛门高僧。据考证,大冶建县后,县内近乎百分之六十的进士、百分之七十的举人、百分之五十五的秀才,以及寺中历代方丈、各级执事和周边数十处寺庙中的高僧,皆是出自弘化禅寺所设的学塾,而学塾的教师们也都是饱学硕儒,最低也是 “三甲进士”。

近代,弘化禅寺又遭遇了 “文革” 之难,寺院的文物、财产、田地等所剩无几,佛殿僧房损毁严重,佛事活动也被迫停止。但好在 “文革” 结束后,在各方的襄助支持下,千年古刹开始逐步重修,慢慢恢复往昔规模,基本恢复到了万历年间的规模,再次名副其实地成为鄂东南禅林首刹。

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弘化禅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那些曾经的辉煌与磨难,都成为了它如今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香客和游客前来探寻、瞻仰。

二、地理位置

(一)所在区域

弘化禅寺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境内的东方山山顶。东方山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南向幕阜山脉,北临长江,雄伟陡峻,地理位置独特且优越。其所在的黄石市下陆区,处于城市的重要板块,周边交通网络、生活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这座山虽名气或许比不上一些闻名遐迩的大山,但却因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独有的自然景观,在鄂东南地区有着重要地位。它所处方位使其成为周边区域的一个独特存在,山峦连绵之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信徒慕名而来,探寻其独特的韵味与魅力,也成为了黄石市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大亮点所在。

(二)交通情况

市内公交:游客可以先从黄石市乘坐 11 路或 5 路公交车前往新下陆镇,之后可以选择包车或者徒步前往东方山风景区。到达景区后,再沿着山路继续前往弘化禅寺。

自驾车:如果选择自驾,可通过导航软件定位至黄石市下陆区东方山风景区,按照导航指引驾车前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私家车一般不能直接开到弘化禅寺所在的山顶位置,在景区规定的停车区域停车后,需换乘景区内的相关交通工具或者步行上山。

步行或乘坐索道上山:步行上山是比较推荐的方式,从禅寺门口开始,沿着山路向上攀登,虽然需要经过一段陡峭的山路,大约花费 30 - 40 分钟,但一路上可以尽情欣赏周围的自然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较弱的游客来说,乘坐索道上山会是更合适的选择,索道可从禅寺门口直接前往寺庙,票价为 50 元 / 人,乘坐时间大约需要 10 分钟左右,相对比较轻松便捷。另外,景区内也有部分观光车可供选择,不过乘坐观光车可能会错过一些沿途美丽的风景,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时间以及喜好等来综合决定上山的交通方式。

三、特色亮点

(一)建筑风格

弘化禅寺整体布局缜密,回廊曲折且相互贯通,有着独特的建筑韵味。踏入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门,又称新三门,采用宫殿式琉璃瓦面牌楼建筑模式构建,明黄色的墙壁配上朱红色大门,分正楼、边楼上下两层,浑然一体,宛如重檐庑殿般庄重典雅。正楼有着 8 根高约 10 米的红漆檐柱,正中主门两根柱上还有昌明法师亲书 “三楚树雄风威振九州禹域,五家传正令源出东山法门” 的对联,彰显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在山顶上显得格外醒目。

沿着中轴线前行,便能看到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四大天王像,个个威风凛凛,怒目而视,手持不同法器,守护着寺院的安宁,其塑像工艺精湛,色彩搭配和谐,展现出威严又神圣的氛围。旁边的钟鼓楼相对而立,晨钟暮鼓,按时敲响,那悠扬的钟声和鼓声回荡在山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古刹的历史变迁,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再往里走,地藏殿庄严肃穆,供奉着地藏菩萨,其慈悲的面容让人看了心生敬畏,不少信徒会在此虔诚礼拜,祈求消灾解难。与之相邻的观音殿,则充满了祥和的气息,观音菩萨像造型优美,神态端庄,手持净瓶杨柳,仿佛在向世间洒下慈悲与关爱,吸引着众多善男信女前来许愿祈福。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核心建筑之一,现存的大雄宝殿是清代重建的,经过后期维修,木柱改为水泥柱,屋顶与墙壁翻新,但根本结构形式并未改变,且与祖师塔殿更为靠近并相通。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等佛像,佛身金光闪耀,在袅袅香烟中更显神圣,让人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宏大。

最后的祖师殿,承载着寺院传承的记忆,供奉着历代祖师的牌位等,是僧众和信徒缅怀祖师、传承法脉的重要场所。这些主要建筑相互呼应,遵循着佛寺建筑的传统对称格局,整体风格古朴而庄严,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间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沉浸在佛教文化的深邃世界之中。

(二)文物珍宝

弘化禅寺内珍藏着诸多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物珍宝。其中,祖师舍利塔金塔顶工艺精美,熠熠生辉,它见证了寺院的悠悠岁月,承载着历代祖师的精神象征,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瑰宝。

宋初的沉香木祖师像更是寺院的镇寺之宝,这尊祖师像历经数百年的时光洗礼,依旧保存完好,其雕刻细腻,将祖师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透过它似乎能看到往昔祖师讲经说法的场景,让人对古代的造像技艺赞叹不已。

寺院还珍藏有三百余部佛经,这些佛经有的年代久远,书页都已微微泛黄,上面的文字记录着佛教的智慧与教义,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研究佛教的发展、传播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此外,寺内还有五十余块碑刻,它们分布在寺院的各个角落,有的记载着寺院的历史沿革,有的铭刻着历代高僧大德的事迹,或是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佳作,每一块碑刻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让人能从中探寻到寺院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而那约五十座的塔林,也是寺内一大特色景观,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开山智印祖师塔。这些塔林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每一座塔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守护着这片佛门净地,见证着弘化禅寺的兴衰变迁,也成为了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之一。

(三)佛教宗派与传承

弘化禅寺所属的是佛教禅宗之临济宗,有着清晰且深厚的传承脉络。其著名的祖师智印法师,俗姓王,系常德龙阳(汉寿)县南乡盘石村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天性向佛,后拜诸多高僧为师,刻苦修行参佛,深得佛法精髓。他来到东方山后,在此结庐修炼,弘扬佛法,因其品行端正、道法高深,渐渐赢得附近百姓信任,让寺院香火日益旺盛,也由此开启了弘化禅寺的辉煌篇章,成为了寺院传承发展的重要源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在此传承衣钵,延续法脉。而现任方丈正慈法师,更是为寺院的发展以及佛教的传承贡献着重要力量。正慈法师生于 1971 年,湖北大冶刘仁八镇大董村人,12 岁到东方山弘化禅寺出家,师承常乐和尚。他勤奋好学,先后考入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本科班,还考上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是中国佛学院 1980 年恢复以来培养的首批 19 名硕士研究生之一。1997 年,正慈法师承接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衣钵,升座方丈,为该寺第七十三代传人。

正慈法师不仅有着深厚的佛学素养,还积极践行人间佛教的观念,提出以文化为切入点来弘扬佛法。他开设学堂,讲经研学;举办大型佛教书画展,广邀文人墨客,让人们在艺术文化中参佛意、悟禅机;撰修《东方山佛教志》,为寺院的文化传承添砖加瓦。在他的引领下,弘化禅寺在佛教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继续在传承佛教文化、培养佛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临济宗的法脉在这里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四、适合人群

(一)佛教信众

对于有佛教信仰的人群来说,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无疑是一处极具吸引力的圣地。弘化禅寺作为药师佛道场,在佛教修行、礼佛参拜等方面,都能为信众们提供深厚的精神寄托和纯正的宗教体验。

寺内日常会举办各类佛事活动,比如诵经祈福法会等。信众们可以跟随僧众一同虔诚诵经,在袅袅佛音中,让心灵得到净化,感受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祈愿家人平安、生活顺遂。而且,这里有着悠久的佛教传承,历代高僧辈出,众多佛门大德在此弘扬佛法,使得寺院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宗教氛围。

当信众踏入寺院,沿着中轴线依次参拜各个殿堂,从天王殿的四大天王,到地藏殿的地藏菩萨,再到观音殿的观音菩萨,直至大雄宝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等,每一次礼拜,每一次瞻仰佛像庄严慈悲的面容,都仿佛是在与佛菩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让信众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在修行之路上获得更多的力量与感悟。尤其是重要的佛教节日,像浴佛节、佛诞日等,弘化禅寺更是会举办盛大的法会,周边乃至更远地区的信众都会慕名而来,共同参与这场佛教的盛会,共享殊胜的因缘。

(二)历史文化爱好者

若是喜爱研究历史文化,那弘化禅寺内蕴含的丰富内涵绝对值得深入探究。这座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的古刹,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印记。

从各朝代皇帝召见寺院住持并御赐寺名这一传统,就能看到它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尊崇与重视。唐宪宗赐名 “宝峰招提” 让其佛名渐起,宋真宗赵恒御笔书赐 “宝宁”,元成宗铁穆耳赐名 “化禅”,直至明宪宗朱见琛赐名 “弘化”,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名字的变化背后,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故事集。

寺院还长期设有学塾,培养出了大量栋梁之才以及佛门高僧。据考证,大冶建县后,县内近乎百分之六十的进士、百分之七十的举人、百分之五十五的秀才,还有寺中历代方丈、各级执事以及周边数十处寺庙中的高僧,皆是出自这里的学塾。学塾的教师们还都是饱学硕儒,最低也是 “三甲进士”,可想当年这里的文化气息是何等浓厚。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六世佛子昙晦上人为新罗国王族人,他佛学精湛,深得禅宗三昧,又通晓几国语言文字,在山弘教十五年,与中外佛子交往频繁,为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为弘化禅寺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吸引着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感受古代文化交流碰撞的独特魅力。

(三)自然风光追求者

东方山整体有着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山峦起伏、树林繁茂、溪流潺潺等自然景观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而弘化禅寺就身处这一片美景之中,让游客在参观寺庙感悟佛教文化的同时,还能尽情欣赏周边的自然美景,满足亲近自然的需求。

东方山森林覆盖率超过 90%,空气清新,漫步在山间小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每一口呼吸都让人觉得身心舒畅。山中有着 “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灵泉卓锡、道洞云停” 等古八景,每一处景致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让人叹为观止。

春夏时节,山上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与古寺的黄墙黛瓦相互映衬,别有一番韵味;到了秋冬,山林又换上了五彩斑斓的外衣,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美得让人陶醉。山涧中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大自然的乐章。游客们可以在参拜完寺庙后,沿着山间小径漫步,或是寻一处溪边静坐,感受着微风拂面,欣赏着周围的山水美景,让心灵在这一片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天地里得到彻底的放松与休憩。

五、游玩注意事项

(一)着装与行为规范

游客进入弘化禅寺时,着装需得体,应避免穿着短裙、短裤、背心等过于暴露或奇装异服,建议选择素色、宽松的衣物,以体现对宗教场所的尊重。同时,要遵循寺内的相关规定,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避免做出不尊重宗教信仰和寺庙传统的行为,如随意触摸佛像、在寺内吸烟等,确保参观过程文明有序。

(二)登山安全

若选择步行上山,需注意山路情况,部分路段较为陡峭、湿滑,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后,要小心慢行,最好穿着防滑的运动鞋或登山鞋,必要时可借助登山杖等辅助工具。若乘坐索道上山,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示,系好安全带,在索道运行过程中不要随意晃动或站立,确保自身安全。

(三)环境保护

弘化禅寺所在的东方山自然环境优美,游客应爱护景区环境,不随地丢弃垃圾,尽量将垃圾装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下山后再统一放置到垃圾桶内。此外,不要破坏周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不随意攀折花木、践踏草坪,不刻划古建筑和文物,共同维护景区的整洁与美观。

(四)时间安排

建议游客根据自身的体力、兴趣和时间安排合理的游玩计划。如果想要充分游览弘化禅寺及周边景点,建议预留至少半天的时间。同时,要注意景区的开放时间,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因错过开放时间而耽误游玩。此外,在重要的佛教节日或法会期间,景区游客可能会较多,需提前了解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