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黄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
2024-12-20
章山街道隶属于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它的成立有着特定的背景与行政区划调整历程。在 2014 年 4 月 28 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民政厅发出的鄂民政函 166 号文件确定,章山街道正式成立,办事处驻地位于章山村。在那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西塞山街道办事处被撤销,其辖区内的石磊山、大排山、道仕伏、凉山、风波港 5 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河口镇管辖。同时,原河口镇的章山、下段、五湖、滨湖、龙山、龙泉 6 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新成立的章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如今,章山街道下辖的村级行政区划单位涵盖了五湖村、龙泉村、下段村、章山村、龙山村以及滨湖村,这些村落共同构成了章山街道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承载着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发展脉络。
章山处在黄荆山南麓大冶湖畔这样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上,周边环境优美且充满韵味。它与周边的地方有着紧密的位置关联,比如其东临河口镇石龙头村,西与章山、龙泉两村相连,北依黄荆山,南傍大冶湖,这样的布局使其镶嵌在一片山水相依的美好画卷之中。河口镇作为黄石市城郊重要的乡镇,有着诸多的交通线路贯穿,像河西路、大棋路、山南铁路等,章山与河口镇的相对位置也让它在交通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便利性,人们可以便捷地往来于章山与周边区域,既能享受章山的自然与宁静,又能借助周边的交通等资源与外界更好地联通,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
章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诸多古代典籍中都能寻得它的踪迹。据《后汉书》记载:“江夏郡有十四城,章山乃其中。” 而在 1990 年出版的《大冶县志》大事记里也提到:“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5 年至 220 年),江夏郡有 14 城,其一为章山。今四顾闸镇有章山故城。”
近年来,在开发区章山街办下陈自然村,陆续发现了赵家花园、太爷堂、粮库、马墩等遗址,还出土了钺、斧、砚、瓶、鼎罐、火钳、盆、碗等众多文物。经考古专家严谨认定,此处便是 “章山故城”。这些详实的记载与考古发现,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见证了章山在古时的兴盛与繁荣,它作为江夏郡的重要城池之一,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诸多故事,也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其历史的久远与厚重。
章山的历史,除了有典籍可考的记载,还有着充满奇幻色彩的传说故事,其中与朱元璋相关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
相传在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起义大军为争夺天下,在江西进行了第一次鄱阳湖大战,结果朱元璋大败。他带着剩下的几十号人沿着长江向西逃跑,在韦源口过了河之后,天色已黑,为迷惑后面追兵,朱元璋让士兵把剩下的几十匹马,马头衔盏灯,马尾吊盏灯,围着河边的一个土山包转了一晚上。陈友谅追来,见对岸兵马过了一晚上,以为朱元璋还有众多兵马,不敢贸然过河追击。天亮后,陈友谅大军过河,在土山包下发现几十个累得吐血的士兵与马匹,才明白上当了,问清朱元璋逃跑方向后追了下去。后来,河口当地人就把这个土山包取名为 “走马墩”。
离开走马墩后,朱元璋向四棵方向拼命逃跑,可后面大军紧追不舍,慌乱中马匹陷入湖滩之中,扬鞭催马,马腿却怎么也拔不出来,朱元璋急得浑身是汗。这时,远处有个农民走来,农民见朱元璋鼻孔朝上翻着,觉得他定非凡人,便蹲下去发力,连人带马给扛了起来。朱元璋来不及道谢,许诺脱险后必有重赏,然后打马便跑,农民上前抓住马尾巴问凭什么去找他,朱元璋拔出剑,割下战袍一角给了农民。后来朱元璋在第二次鄱阳湖大战中大胜陈友谅,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明朝。那农民得知救的是当今皇上,便前往京城,朱元璋亲自下殿迎接,热情招待。但农民待不住想回家,朱元璋让他挑乌纱帽封官,农民挑了顶最厚的帽子,被封了个千户候。朱元璋还觉得过意不去,把八十里黄荆山也封给了农民。而朱元璋马陷进去的那个湖滩,后来被大冶钢厂开垦为五里滩农场,也就是俗称的冶钢农场,其原名便是 “乌泥滩”。
乌泥滩脱困后,朱元璋一路向北朝章山里尚和堡(今汪仁镇百花村黄荆山上)跑去,路过一个大户人家吴亨桥时,堡里正在准备唱大戏,四方百姓云集,场面热闹非凡,朱元璋趁机混进戏班人群,更换戏子服,乔装打扮后准备翻山越岭经过黄石去武昌(今鄂州),以便寻找自己驻扎在武昌的队伍。而他乔装躲避追兵的这个洞,就是位于大冶市汪仁镇(原四棵乡)百花村野猪湾龙泉寺后山黄荆山脉深山老林处的云雾洞,又名 “戏子洞”。
这些传说故事为章山增添了一抹神秘而传奇的色彩,让人们在欣赏章山美景的同时,也不禁遐想当年的那些风云故事,仿佛能看到朱元璋在这片土地上的狼狈与机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独特韵味。
走进章山街道如龙山村等地,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便会在眼前徐徐展开。沟渠河道干净整洁,水流潺潺,仿佛是大地的脉络在有序地输送着生机与活力;道路两旁的绿化生机勃勃,树木郁郁葱葱,花草随风摇曳,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而那平坦又安全的道路,就像一条条丝带,延伸到各家各户,方便着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也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希望。湾组里,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在阳光的映照下,尽显乡村生活的安宁与祥和。漫步其间,偶尔还能听到鸟语轻鸣,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美好,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充满诗意的乡村环境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乡村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章山在产业发展方面极具特色且不断创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曾经,这里有着高品质淡水鱼养殖基地,主要养殖鲈鱼、桂鱼等高档鱼类,年销鲈鱼超 30 万斤,销售收入可达 400 余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而如今,为了适应市场变化、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章山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之路,比如龙山村高品质淡水鱼养殖基地就开启了向水蛭养殖产业的转型。水蛭虽是一种常见的淡水 “吸血虫”,但晒干后可作为一味中药药材,对治疗脑血栓、心脏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且市场售价颇高,行情好的时候每斤能近 200 元。这里的水蛭养殖周期短,仅需半年时间,并且水蛭以田螺为食,环保无污染。据估算,2600 平方米的养殖池每年可产生超过 60 万元的经济效益,曾经 “吸血” 的蚂蟥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 “造血” 产业。
此外,章山的高山茭白种植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原本位于章山村主干道旁的一大片无人耕种的荒地,在村委会的精心谋划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村委会根据村情提出 “土地整合” 的思路,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及气候特点,确定高山茭白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还专门赴安徽 “茭白之乡” 石关乡茭白种植基地学习经验。目前章山村共整合荒地 200 亩,全部以土地流转承包的方式承包给党员周继芬谋划茭白种植。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荒置耕地利用率,还给流转土地的村民增加了额外收入,同时也为章山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农岗位,解决了一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预计采取单双季茭白混合种植的方式后,在经过土地改良的 200 亩荒地上,平均年亩产量可达 4000 到 6000 斤,曾经荒废的耕地有望成为村里的 “大粮库”。
还有像瓜蒌种植等产业也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龙山村的 120 亩瓜蒌,一亩收益在 3500 元左右,年利润可达 40 万元,每年还能吸纳 200 人务工。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让大家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不断迈向新台阶。
章山街道如龙山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积极创新,设立了 “一会两队三团” 的村民自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让乡村治理更具活力与成效。
其中,“文明宣导团” 下设书画小组、广场舞小组和理论宣讲小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书画小组为村里的书法绘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家在这里挥毫泼墨、描绘美好,让乡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广场舞小组则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每到傍晚,大家伴着欢快的音乐,舞动身姿,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理论宣讲小组会定期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政策解读等活动,提升村民的思想认识和素养。
“青年志愿团” 聚焦村民们的 “急难愁盼”,为大家提供志愿服务。无论是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还是在农忙时节助力劳动力不足的家庭进行农业生产,又或是在村里组织各类活动时帮忙维持秩序等,青年志愿者们总是活跃在一线,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怀,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关爱与帮助。
“红嫂评审团” 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群众之间的矛盾予以调解。邻里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琐事产生摩擦,而 “红嫂评审团” 的成员们就会充分发挥她们善于沟通、耐心细致的优势,倾听双方的诉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大家化解矛盾,让 “文明守礼” 成为了乡村的新风尚。
通过这样的村民自治模式,龙山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邻里小矛盾大幅度减少,营造出了和谐、稳定、文明的乡村发展环境,也为乡村的全面振兴筑牢了坚实的治理根基,让广大村民能够安居乐业,共享乡村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对于那些热衷于探寻古代历史、醉心研究地方文化以及对历史传说充满浓厚兴趣的人群来说,章山无疑是一处绝佳的游览之地。
章山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诸多古代典籍中都留下了它的印记。《后汉书》里提到 “江夏郡有十四城,章山乃其中”,《大冶县志》也记载着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5 年至 220 年)期间,江夏郡的 14 城中就有章山这一城,并且如今的四顾闸镇还有章山故城呢。在开发区章山街办下陈自然村,陆续发现的赵家花园、太爷堂、粮库、马墩等遗址,以及出土的钺、斧、砚、瓶、鼎罐、火钳、盆、碗等众多文物,更是经考古专家认定,此处便是 “章山故城”。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仿佛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代章山的大门,让历史爱好者们能够深入其中,去还原和想象章山曾经作为江夏郡重要城池时的繁荣兴盛景象,感受岁月的沧桑变迁。
而章山流传的那些传说故事,更是为其增添了神秘而传奇的色彩。像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诸多故事,“走马墩” 的由来,朱元璋在乌泥滩的遭遇,以及他在吴亨桥、云雾洞等地发生的一系列情节,无不引人入胜。历史文化爱好者们可以漫步在这片土地上,一边欣赏着眼前的山川湖泽,一边在脑海中勾勒出当年朱元璋在此处的狼狈与机智,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来了一场近距离的对话,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让他们沉浸在历史文化的海洋中,收获别样的游玩体验。
如果你喜爱体验乡村生活,钟情于欣赏乡村的美景,并且享受乡村那宁静祥和的氛围,那么章山绝对会让你流连忘返。
走进章山街道如龙山村等地,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画卷便会展现在眼前。沟渠河道干净整洁,那潺潺的流水声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又似大地的脉络在有序地输送着生机与活力;道路两旁的绿化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树木宛如一把把绿色的大伞,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每一次呼吸都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平坦又安全的道路延伸到各家各户,像是一条条丝带,串联起乡村的生活点滴,也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希望。湾组里,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在阳光的映照下,尽显乡村生活的安宁与祥和,偶尔传来的几声鸟语轻鸣,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美好,让人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尽情感受乡村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而且章山的特色产业也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曾经的高品质淡水鱼养殖基地,能看到鲈鱼、桂鱼等在水中畅游,感受渔业养殖的独特氛围;如今向水蛭养殖产业转型,了解到原本常见的 “吸血虫” 如何摇身一变成为能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中药材产业,知晓其背后的发展故事。还有那高山茭白种植,原本荒芜的土地在村委会的精心谋划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大片的茭白田不仅是乡村的一道独特景观,更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努力。瓜蒌种植等产业同样蓬勃发展,看着那一片片瓜蒌田,感受着乡村产业的多元与活力。这些都能让乡村旅游爱好者深度体验乡村发展的别样精彩,享受惬意的游玩时光。
章山是非常适合亲子家庭一同前往游玩的好地方。这里有着诸多可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孩子们可以在开阔的空间里尽情奔跑嬉戏,释放他们的天性,享受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
同时,章山那些充满趣味的传说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极具吸引力。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沿着朱元璋曾经走过的路线,一边游览,一边讲述那些神奇的故事,像是朱元璋在 “走马墩” 迷惑追兵、在乌泥滩陷入困境又被农民所救等情节,让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特色产业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孩子们可以亲近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认识各种小动物;还能到高山茭白田、瓜蒌种植地等地方,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知道食物是如何从田间来到餐桌的,感受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热爱劳动的意识。在这样的游玩过程中,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进,共同留下美好的回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时光。
计划前往黄石章山游玩,提前做好出行准备是十分关键的。首先,要精心规划旅游路线,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以及章山各个景点的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每一天的行程,确保能充分领略章山的魅力。比如,是想先探寻历史遗迹,还是先体验乡村特色产业,都要提前规划好先后顺序。
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也不容忽视,提前通过专业的天气预报平台了解游玩期间黄石当地的天气状况,若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要及时调整衣物准备以及相应的行程安排,避免因天气问题影响游玩体验。
再者,预订合适的车票或机票也很重要,根据自己的出发地和出行时间,选择性价比高的交通方式,提前预订好,确保出行顺利。而且,在规划景点和出行安排时,多参考其他游客的经验分享,选择既能欣赏到精华景点,又能节省开支的方式,让整个旅程更加舒心惬意。
在游玩过程中,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和游玩质量,建议尽量结伴同行,可以是家人、朋友等,这样彼此之间能相互照应。在景区内,一定要听从景区工作人员的指挥,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或者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区域。比如,如果参与漂流项目,由于全程跌水区及大落差区较多,千万不要携带不能碰水的东西以及贵重物品,以避免掉落或损坏;漂流船通过险滩时更要紧紧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抓好安全绳,收紧双脚,身体向船体中央倾斜,就算遇到翻船的情况,也不用慌张,因为穿着救生衣会保障安全。
此外,在当地乘坐公共交通时,要注意零钱和大钞分别放置,不要乱掏乱放,也不要时不时用手摸摸或掏出钱包来查看,以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而在旅馆住宿时,听到有人敲门,必须问清楚后再决定是否开门,贵重物品要存放在寄存处,尤其是与陌生人同住一间房时,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和刚认识的人透露自己携带了多少现金或贵重物品,即便对方表现得特别热情,也要加倍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