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黄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
2024-12-19
祥子民俗馆坐落于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杨家山路,其具体位置就在下陆区园门湾 1 号,是一家以黄石记忆和民俗为主题精心打造的私人博物馆。它藏在看似不起眼的村庄之中,却承载着满满的城市记忆与民俗风情,当你沿着杨家山路前行,便能发现这座别具韵味的民俗馆,等待着你去探寻它背后的故事,感受往昔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
如果您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市内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抵达祥子民俗馆附近。您可以搭乘 6 路、11 路或者 38 路公交车,在省拖路口站下车,之后沿着道路步行大约一公里左右就能到达民俗馆了。另外,也有部分游客会选择自驾前往,通过导航软件输入 “祥子民俗馆” 即可轻松规划路线,而且民俗馆周边也设有相应的停车区域,方便大家停车。不过在出行时,建议提前查看好公交的运营时间以及路况信息,避免耽误您的游玩行程,让您可以更加顺畅地开启民俗馆的参观之旅。
祥子民俗馆的故事,要从民间收藏品的展示说起。项目业主夏中祥本就热衷于收集各类老物件,手中积攒了老工业时代以及明清时代的藏品近万件,其中那清初陶制花缸更是堪称镇馆之宝。早在 2008 年的时候,夏中祥便萌生了一个极具情怀的想法 —— 保留黄石这座城市的记忆,让那些承载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不至于被时光掩埋,于是决定将自己的收藏转型开发成一个文化项目。
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 2300 万元,选址在了占地总面积 2200㎡的地方,主要是利用东方路社区闲置厂房以及保留下来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场地来实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每一步都倾注了诸多心血。2019 年 12 月,夏中祥与东方路社区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为项目的落地迈出了关键一步。
到了 2020 年 4 月份,项目重启搬迁改造工作。5 月份,完成了收藏品的搬迁以及项目整体环境与文化 IP 的设计,让民俗馆的雏形开始显现。从 6 月份起,便紧锣密鼓地进行功能区布置改造、外部环境整治以及黄石记忆文字资料的整理开发等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 11 月底正式对外开放,让这些承载着往昔记忆的老物件得以呈现在大众眼前,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那段黄石的岁月故事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完善,逐渐发展成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模样,成为了黄石的一处特色文化场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
在 2021 年 4 月 22 日,对于祥子民俗馆而言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市政府副市长正式为其命名,赋予了它 “黄石市记忆博物馆” 的称号。这个称号可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意味着这座民俗馆所承载的,不仅仅是那些琳琅满目的老物件,更是整个黄石市一路走来的城市记忆。它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铭记,是历史的见证者,象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在这里被精心收藏、展示,让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黄石人,还是外来的游客,都能通过馆内的陈列,去触摸黄石曾经的模样,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民俗馆在黄石的文化领域有了更为重要且独特的地位。
祥子民俗馆的整体外观极具辨识度与年代感,让人一眼望去,仿佛能穿越时光,回到往昔岁月。其建筑主体以米黄色为主色调,显得质朴又端庄,展现出一种沉稳大气的韵味。
那朱红色的大门尤为醒目,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大门上一幅极具特色的红色彩绘《东方朔偷桃》,更是为整个大门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与文化气息,让人不禁驻足欣赏,品味其中蕴含的传统韵味。旁边 “人民公社好” 这几个大字,带着浓厚的时代印记,瞬间就能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七零年代,勾起老一辈人内心深处的回忆,也让未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往昔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民俗馆的外墙也经过了精心布置,齿轮、自行车等充满年代感的元素巧妙地植入墙体,形成了一道别致的文化墙。这些元素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像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着那个年代的工业风貌与生活点滴,让整个民俗馆从外到内都散发着独特的怀旧氛围,与馆内所收藏展示的老物件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个承载着黄石记忆的独特空间。
走进祥子民俗馆,便能发现其内部设有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分别是黄石记忆馆、马口窑文化馆、明清民俗馆、农耕文化馆以及工业风餐厅,各个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巧妙的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且完整的参观体验空间。
从入口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就是黄石记忆馆了,这里堪称是一个装满了城市记忆的宝藏之地。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小到米票、饭票、洗澡证、门牌,大到电视机、收音机、手风琴、梳妆台等等,数以万计的物品被整齐地摆放着,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独属于黄石的故事,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能透过它们看到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与百姓生活的变迁。
与之相邻的马口窑文化馆,则聚焦于展现独特的马口窑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精美的马口窑陶器,了解其制作工艺、历史传承以及在当地民俗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感受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明清民俗馆则像是一座时光桥梁,带领人们穿越到明清时期,去探寻那个时候的民俗风情。馆内陈列着诸多反映当时人们生活、劳作、娱乐等方面的物件,从古老的家具到传统的服饰,从民俗器具到节庆用品,全方位地展现了明清时期黄石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让人们对那个久远的时代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农耕文化馆则呈现出了一幅别样的田园画卷,里面摆放着各种古老的农耕工具,像犁、耙、水车等等,它们见证了过去农业生产的艰辛与智慧,也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人们辛勤耕耘的过往,让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农耕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 “粒粒皆辛苦” 背后的深厚含义。
而工业风餐厅则是整个民俗馆中别具一格的存在,它巧妙地利用原机械厂的重型机械进行改造,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工业氛围。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饮品、小吃或是正餐,稍作休息,还能在餐厅外的驻唱区域欣赏到精彩的表演,举办小型的 LIVE HOUSE 活动,在感受民俗文化之余,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各个功能区之间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与参观路线相连接,游客可以顺着路线依次参观,循序渐进地领略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民俗文化与历史记忆,仿佛是在翻阅一本立体的黄石民俗文化史书,沉浸其中,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
祥子民俗馆内可谓是藏品的 “宝藏之地”,有着老工业时代各类藏品以及明清时代藏品近万件。这些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其中,清初陶制花缸堪称镇馆之宝,它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上面的纹路细腻且富有韵味,历经数百年的时光洗礼,依然保存完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极高的制陶水平,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匠心独运。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东贝最早生产的空调一体机、本地飞燕牌的自行车、工人用零件组合的黑白电视机、“黄石名品” 一针织的衬衫等半世纪前的工业老古董,它们记录着黄石这座城市辉煌的工业历程,彰显着曾经的繁荣与昌盛。
馆内还陈列着众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老物件,像红木梳妆匣、塑料保温瓶、老式大摆钟、落灰的开水瓶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用品,实则装满了往日家家户户的烟火气息。那面壮观的搪瓷杯展示架更是令人震撼,几百个搪瓷杯填满了整整一面墙,杯上面印刻着诸如 “黄石印染厂双过半纪念”“机械厂先进生产工作者奖” 等字样,背后是当年无数工人的热血故事和骄傲心情,让人仿佛能透过这些杯子看到那个干劲十足、充满激情的年代。
这些丰富且独特的藏品,无论是对于民俗文化爱好者,还是想要探寻黄石历史记忆的游客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民俗馆不可多得的瑰宝。
祥子民俗馆可不单单只是一个展示藏品的地方,它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为游客们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首先,它是民间收藏展示的绝佳场所,馆内琳琅满目的老物件有序陈列,从黄石记忆馆到马口窑文化馆,从明清民俗馆再到农耕文化馆,不同主题的展馆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到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民俗文化与历史记忆,仿佛穿梭在时光隧道之中,感受岁月的流转。
同时,这里还提供手工陶艺体验活动,游客们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制作陶艺作品,感受泥土在指尖的变化,体会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陶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将自己的创意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纪念品,留下一段别样的民俗文化体验记忆。
对于学生群体以及热衷于研学的游客而言,民俗馆也是参观研学的好去处。馆内丰富的藏品以及专业的讲解,可以让大家深入了解黄石的民俗文化、工业发展历程等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是一个生动的 “户外课堂”。
此外,民俗馆还有民俗产品交易的功能,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选购一些具有民俗特色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将民俗文化带回家,或者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祥子民俗馆所蕴含的独特韵味。
这种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使得祥子民俗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让每一位前来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收获满满的文化体验。
祥子民俗馆宛如一座承载着黄石城市记忆的宝库,每一件陈列其中的老物件都是岁月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将不同年代人们的生活点滴一一呈现,勾起人们内心深处那或温馨、或感慨的回忆。
走进民俗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那些陈旧却饱含韵味的米票、饭票、洗澡证、门牌等小物件,看似普通,却真实地记录了黄石百姓曾经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与生活方式。而像电视机、收音机、手风琴、梳妆台这些大件物品,则展现出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过程。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黄石人,还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这里都能透过这些老物件,清晰地触摸到黄石这座城市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见证它从过去到现在的变迁。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民俗馆里的诸多藏品就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岁月的缩影,看到那些熟悉的物件,往昔的生活场景便会如电影般在眼前浮现,那些艰苦奋斗的日子、邻里间的互帮互助、热闹的集体生活等等,都成为了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而对于年轻一代,这里则是了解城市历史、感受先辈生活的绝佳场所,让他们知道如今的繁华来之不易,是一代又一代黄石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总之,祥子民俗馆承载着黄石的记忆,将过去的时光定格,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沉浸其中,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
祥子民俗馆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存放老物件的空间,更是一个生动的文化传播平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这里为众多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学场所,像有色小学、铜都小学等学校的百余名小朋友都曾走进祥子民俗馆,在馆长的细致讲解下,沉浸式地去了解那些老物件、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孩子们可以在黄石记忆馆、农耕文化馆等不同的展示区穿梭,好奇地询问各种物品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家乡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并发芽。
对于普通游客而言,民俗馆各个功能区的设置,全方位地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民俗文化。从马口窑文化馆里精美的陶器以及其背后的陶艺制作工艺,到明清民俗馆中展现的明清时期民俗风情,再到农耕文化馆里古老农耕工具所蕴含的农耕智慧,每一处都散发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大家能够系统地了解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而且,民俗馆还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与周边景点 “抱团” 整合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民俗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得以走出馆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被更多的人所知晓、所喜爱,在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老年群体来说,祥子民俗馆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这里就像是一个装满岁月记忆的大宝藏,每一件老物件都能轻易勾起他们往昔生活的回忆,让他们找到共鸣。
老人们走进民俗馆,看到那些熟悉的粮票、门牌、洗澡证,仿佛瞬间就回到了过去为生活奔波、精打细算的日子;再看到老式的沙发、收音机、手风琴,往昔邻里围坐一起听广播、拉家常,或是聚在一起唱歌娱乐的热闹场景便浮现在眼前。那些陈列的农耕用具,更是让经历过艰苦劳作岁月的他们感慨万千,能想起曾经在田间辛勤耕耘的时光。像曾经有 70 多岁的老人看着毛主席的画像忍不住掉下眼泪,也有坐轮椅的老人点名要子女带他们来看看这些已经消失的记忆,因为这些物件承载着他们的青春、奋斗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他们生命历程的见证者。
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一边漫步参观,一边和同行的老友分享着过去的故事,在回忆中感受岁月的变迁,重温那份独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情怀,所以祥子民俗馆是老年群体回味往昔、寄托情感的好去处。
祥子民俗馆也是亲子家庭开展研学活动的优质选择地。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户外课堂,能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学习传统民俗知识。
馆内丰富多样的藏品,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比如在黄石记忆馆,孩子们能看到各种老工业产品,好奇地探究它们的用途,知晓城市曾经辉煌的工业历程;在明清民俗馆,又能见识到古老的家具、传统的服饰等,仿佛穿越到明清时期,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而农耕文化馆里的犁、耙等古老农耕工具,则向他们展示了先辈们辛勤劳作的画面,让他们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并且,民俗馆还提供手工陶艺体验活动,孩子们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制作陶艺作品,感受泥土在指尖的变化,体会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陶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将自己的创意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出独一无二的纪念品,留下一段别样的民俗文化体验记忆。家长们也可以在陪伴孩子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交流,共同感受民俗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祥子民俗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的 8:30 - 21:00,这个时间段基本能满足大多数游客的参观需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前来游览,尽情感受民俗馆内的独特韵味和深厚文化底蕴。不过建议大家提前规划好时间,尤其是在节假日或者周末等游客较多的时候,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细细品味馆内的每一处精彩,避免因为时间仓促而留下遗憾,让此次民俗馆之行可以更加从容、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