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黄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
2024-12-16
黄石铁山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黄石市西部,下陆区北部,西部与大冶市还地桥镇接壤,东部与汀祖镇接壤,北部通向鄂州。它因盛产铁矿石而得名,又以发达的采掘工业闻名于海内外。早在新石器时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千七百多年前,先人就在这里掘矿冶炼,民族英雄岳飞曾在此铸就 “大冶之剑”。而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建设了当时规模为东亚之冠的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铁矿 —— 大冶铁矿,铁山也由此成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摇篮,有着 “千年铁镇”“江南聚宝盆” 等美誉。其地势全境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还形成了不完整的山间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的矿业历史,共同造就了它别具一格的区域特色,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铁山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以及历史遗址等多个方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景色秀美的东方山水库,又名东方天池。它位于黄石市铁山区东部,长江中游南岸,与大冶湖水系相连,是小型公益性水库,兼具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功能。这片水域就像一方明镜镶嵌在苍松翠竹之中,周边 3000 余亩山林里,生长着千年皂荚、百年香樟等郁郁葱葱的树木,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让人们能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人文古迹同样是铁山区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比如华藏寺,它矗立于鹿獐山西坡的芳林之中,是宫殿式建筑,雄姿崔巍,气势恢弘。华藏寺还是东方山弘化禅寺 36 代佛子昙晦大师所开创的道场,建在东方山西麓的支脉平顶山得道湾,而得道湾又是铁拐李得道升仙的地方,所以华藏寺与仙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承载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与民间传说,吸引着众多香客和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慕名而来。
历史遗址更是见证了铁山区的岁月变迁与深厚底蕴。像李家院遗址,它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镇铁山西 1.5 公里,是新石器时代、周遗址,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1.2 - 2.6 米,地表散布炼渣,还采集有石斧、砾石和陶片等,这些古老的遗迹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千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故事,为考古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总之,铁山区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无论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钟情于人文历史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收获满满的旅游乐趣。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隶属于武钢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冶铁矿,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它有着辉煌且悠久的历史,自三国时期开采迄今,已有 1700 多年的时光。这里还是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重要一员,并且荣获了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北旅游十大新发现奖、宝武集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
“矿冶大峡谷” 无疑是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最引人瞩目的核心景观,其形状犹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颇为奇特。东西长约 2200 米、南北宽约 550 米,最大落差达到了 444 米,坑口面积更是达 108 万平方米,这般规模使其当之无愧地被誉为 “亚洲第一天坑”。站在峡谷边缘眺望,那巨大的矿坑仿佛是大地张开的一张巨口,又似岁月留下的一道深刻印记,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类工业活动共同造就的震撼之美,也能深切感受到曾经大规模开采作业的磅礴气势。
曾经的矿山开采给这片土地带来了诸多生态问题,但经过不懈努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园内植被逐渐恢复,还打造出了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林,实现了从矿业开采到生态修复的华丽转身。同时,这里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一个生动的户外课堂,能够让他们直观地了解矿冶知识,知晓矿石是如何开采、加工以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等,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和工业文明的浓厚兴趣,传承工业文化的火种。
东方山水库坐落在铁山区东部,地理位置独特,处于长江中游南岸,并且与大冶湖水系紧密相连。它像是一条纽带,串联起周边的水域生态,既受长江和大冶湖水系的滋养,又以自身的存在调节着区域内的水资源平衡,在整个区域的水系布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灵动的水韵之美。
这座水库具备多种实用功能,是小型公益性水库,有着灌溉、防洪、养殖、旅游等诸多作用。在灌溉方面,它润泽着周边的农田,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防洪时,又能有效调节水量,减轻洪涝灾害对周边区域的影响;而养殖功能则催生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产世界。从旅游角度来看,它更是一处迷人的景观所在。水库周边的山林景色美不胜收,3000 余亩山林里,千年皂荚、百年香樟等树木郁郁葱葱,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四季守护着这片水域,又似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背景,与清澈的水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片宁静祥和、充满生机的氛围,让游客们沉醉其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鹿獐山公园位于铁山城区中心,距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游玩。它的占地面积约 4.5 万平方米,规模虽然不算特别宏大,但却小巧精致,别有一番韵味。整座公园坐落于山林之中,整个山体的绿化覆盖率达 80% 以上,山林中还有许多名贵树种,宛如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散发着清新的自然气息。
公园内景点丰富多样,有着诸多饱含韵味的建筑。比如鹿峰阁,它矗立在鹿獐山山顶,净高 26 米,三层六角,造型典雅,有着 “小黄鹤楼” 之称;回峰阁同样别具一格,与鹿峰阁遥相呼应,增添了公园的古朴氛围;还有三角亭、鹿鸣轩等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林间,各自展现着独特的风姿。此外,这里还设有儿童游乐场、溜冰场等游乐设施,让不同年龄段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既能感受自然之美,又能享受休闲娱乐的惬意时光。
山上林木葱郁,每一棵树木都像是一把绿色的大伞,在阳光的照耀下,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漫步其间,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氧吧,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而当你登临鹿峰阁等高处时,那种感觉更是妙不可言,极目远眺,铁山城区的景色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建筑、纵横交错的街道,以及远处的山水风光,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城市画卷,让人不禁沉醉在这独特的观景体验之中,领略到城市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独特魅力。
弘化禅寺位于湖北黄石市铁山区之东方山。东方山或许不像 “大冶” 那般广为人知,这里因出产高品质铁矿石闻名,还是近代张之洞办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而东方山其名来源颇具独特之处,一种说法是因东方朔曾于此地游历、讲学、炼丹,后人便将此山命名为东方山;也有人认为是三国时期孙权设置武昌郡,此山处在武昌郡东界,所以叫做东方山。它处于这样独特的方位之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故事。
弘化禅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属佛教禅宗之临济宗。早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马祖道一高足德聪和尚云游至东方山,见此地云树葱茏,岚光明烂,不禁为之动容,于是便结庐在此修炼。元和二年,唐宪宗李纯诏德聪参与朝廷法会,对他恩礼殊隆,还嘉赐法名智印,赐紫衣金钵,并为山寺题名 “宝峰招提”,东方山的佛名也因此声名鹊起。
此后,宋、元、明历代,几乎形成了皇帝召见寺院住持,御赐寺名的传统。宋大中祥符九年(1011 年),宋真宗赵恒召见住持解明和尚,御笔书赐寺名 “宝宁”;元元贞二年(1296 年),元成宗铁穆耳仿前朝皇帝例,召见二十世住持安山和尚,御笔书赐寺名 “化禅”;明成化二年(1466 年),明宪宗朱见琛召见二十九世住持古愚和尚,赐名大觉禅师,御笔书赐寺名 “弘化”,这便是如今 “弘化寺” 名的发端,至今已历经 539 年,其间虽因避乾隆皇帝弘历讳,改字 “宏化”,但后来又恢复了 “弘化” 寺名。
不过,即便有皇帝亲书寺名,寺院也依然难以摆脱时兴时废的命运,弘化寺同样如此。唐武宗废佛时,招提寺毁败,而后历代凡遇乱世,寺院便会遭到破坏。清朝虽承平较久,却也几番毁于火灾。但值得庆幸的是,弘化禅寺屡废屡兴,始终雄踞鄂东南佛刹之首。近代,又因 “文革” 之难,寺院遭到严重破坏,文物、财产、田地等所剩无几。“文革” 后,这座千年古刹基本恢复到万历年间的规模,再次名副其实地成为鄂东南禅林首刹。
弘化禅寺有着诸多令人称奇的著名景点,其中 “灵泉锡卓” 和 “仙履日喧” 颇具代表性。“灵泉锡卓” 背后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智印法师初到东方山时,此处本无水,法师以锡杖卓地,清泉便汩汩涌出,这泉水不仅滋润了这片山林,更仿佛是佛法显灵的一种象征,赋予了此地别样的灵性,也让后来的人们对这神奇的一幕充满遐想与敬畏。而 “仙履日喧”,据说常有仙人在此留下足迹,每至阳光明媚之日,仿佛能看到仙人留下的痕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那些仙人仍时常出没于此,为这方天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吸引着众多香客和游客慕名而来,想要探寻那仙人的踪迹,感受那神秘氛围中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华藏寺坐落在黄石市铁山区的鹿獐山公园内,这里风景秀丽,四周被葱郁的山林环绕,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公园里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当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身处华藏寺,既能感受到寺院的庄严肃穆,又能欣赏到周边如画般的自然美景,二者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独特而又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身心愉悦,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
华藏寺传法系属净土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开山祖师为云晦法师。其历史可谓跌宕起伏,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在 1620 年,开山鼻祖昙晦禅师主持创建了华藏寺,当时它位于西平顶山(现黄石矿山公园处)。然而,在 1942 年,侵华日军的战火无情地将这座古寺焚毁,使其一度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直到 1993 年底,在香港上圣下一老和尚门下弟子果忠法师的发心推动下,华藏寺迎来了重生的契机。由于旧址被武钢大冶铁矿征用,便改址在鹿獐山公园内进行重建与振兴。在政府及省市区与佛教协会的领导下,还有各界人士的热心捐助,果忠法师不懈努力,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与扩建工作,让这座古老的寺院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继续传承和弘扬着佛教文化,成为当地宗教文化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
华藏寺在佛教文化传播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众多信徒心灵的寄托之所,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内涵。其传法系属净土宗,秉持着相应的教义和修行方式,引导着信众们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安宁。而且,华藏寺与周边其他景点、文化元素紧密相连,比如它所在的鹿獐山公园,本身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二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片区域独特的文化风貌。古寺内上圣下一老和尚亲题的 “华藏世界归性海,大方广佛出娑婆”“法雨均沾万亿洲,慈云遍布三千界” 等楹联,蕴含着深刻的佛理,不仅对人们有着不言之教,更让人们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佛门的慈悲与智慧,在弘扬佛教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铁山寺位于铁山区尖林山的西北坡山腰,坐东朝西,地理位置独特。其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起伏连绵,犹如一道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座古寺。站在寺院前眺望,只见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山间绿树成荫,四季景色各异,春日山花烂漫,夏日绿树成荫,秋日红叶似火,冬日银装素裹,而铁山寺就静静地坐落在这如诗如画的山间,与周边的山势融为一体,仿佛是大自然特意安排的一处静谧修行之所,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它的独特韵味。
铁山寺相传始建于宋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历经风雨,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明洪武末年,这座寺院迎来了第一次重修,当时的人们怀着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古寺的珍视,对其进行了修缮和维护,让它得以继续传承佛教文化,延续香火。而后到了清光绪二十一年,又经历了一次重修,此次重修进一步完善了寺院的建筑结构,使其更加稳固,也让寺院的风貌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历经多次重修的铁山寺,就像一位饱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的老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成为了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者。
铁山寺的建筑格局独具特色,整体呈现一院两进一穿堂的结构,并且依山势巧妙地形成了三个台阶,是典型的土木结构建筑。走进寺院,那古朴的建筑风格便扑面而来,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和匠人的匠心。寺院中还有诸多碑刻等特色建筑元素,这些碑刻有的记载着寺院的历史沿革,有的铭刻着佛教的教义经典,它们就像是无声的史书,向人们展示着铁山寺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也为这座寺院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各个建筑之间回廊曲折,相互贯通,布局缜密,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佛教建筑的庄严规整,又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沉浸在这一片宁静祥和且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之中。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有着极为悠久的开采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便已经有了开采活动。到了 1893 年,这里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开启了其作为重要矿业基地的新篇章。此后,开采作业持续不断,一直到 2003 年露天开采才宣告结束,前后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见证了不同历史阶段矿业发展的兴衰变迁,堪称一部生动的矿业开采史书,在我国矿业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整个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规模宏大,令人惊叹。其东西长达到 2400 米,南北宽约为 900 米,上下落差更是有 444 米之巨,坑口面积达 108 万平方米,这相当于 150 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站在这片采场面前,人们很难不为其巨大的规模所震撼,那宽阔的场地、深深的矿坑,仿佛都在诉说着曾经热火朝天的开采场景以及矿业生产的磅礴气势。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它在中国矿业机械化开采方面有着开创性意义,是我国较早采用机械化开采的露天矿场之一,为后续矿业开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同时,作为工业遗产,它承载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从传统矿业向现代化矿业转型的整个历史进程,是研究我国矿业发展、工业文明进步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成为了向公众展示矿业历史、传播工业文化的独特窗口,对于铭记工业发展历程、弘扬工业精神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家院遗址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镇铁山西 1.5 公里处,地理位置明确且易于找寻。其面积约 16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1.2 - 2.6 米,这样的规模和文化层厚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等待着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去进一步发掘和探索,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以及周时期当地的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李家院遗址采集到了诸多文物,如石斧、砾石、陶片等。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包含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等,器形有鼎、罐、盆、盘及陶拍、纺轮等;而周代陶片则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还有少量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大口尊、豆等。这些出土文物从质地、纹饰到器形等方面,都反映出了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和生活特点,仿佛将千百年前人们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岔路村遗址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西 1.2 公里处,方位清晰可辨。其占地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规模较大,在这片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承载着往昔岁月的记忆,静静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探寻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岔路村遗址采集到了不同时期的诸多陶片,展现出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新石器时代的陶片有夹砂红陶鼎足、罐口沿,泥质灰陶豆盘等;周代陶片则包含夹砂灰陶鬲足、泥质灰陶豆盘、罐口沿等。这些陶片各具特色,从它们的形态、质地等方面,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制陶工艺以及人们的生活、审美等情况,是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悠久的人类文明传承。
铁山区的旅游景点可谓是精彩纷呈,各具独特魅力,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与历史遗址完美融合,为游客们呈现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旅游画卷。
自然景观类景点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有着 1700 多年的开采历史,那壮观的 “矿冶大峡谷”,规模宏大,被誉为 “亚洲第一天坑”,让人感叹人类工业活动与大自然共同造就的震撼之美,而且其在生态修复与科普教育方面表现卓越,实现了从矿业开采到生态修复的华丽转身,成为人们了解矿冶知识的生动课堂;东方山水库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山林间,与大冶湖水系相连,不仅有着灌溉、防洪等实用功能,周边那 3000 余亩山林环绕,绿树成荫,营造出宁静祥和、充满生机的氛围,让游客尽享大自然的恩赐;鹿獐山公园虽小巧却精致,坐落在城区中心,交通便利,园内鹿峰阁等建筑典雅别致,山林景色优美,既能让游客感受自然之美,又能享受休闲娱乐的惬意时光。
人文古迹类景点同样熠熠生辉。弘化禅寺历史源远流长,历经多朝皇帝赐名,虽饱经时兴时废的波折,却始终雄踞鄂东南佛刹之首,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更是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着众多香客与游客慕名而来;华藏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虽曾毁于战火,但在各界助力下得以重生,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其秉持净土宗教义,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在当地宗教文化领域有着重要地位;铁山寺四周群山环抱,四季景色各异,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重修,建筑格局独具特色,碑刻等元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仿佛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历史遗址类景点更是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厚重的历史价值。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开采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规模宏大,见证了我国矿业发展的兴衰变迁,在矿业机械化开采等方面有着开创性意义,是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也是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李家院遗址和岔路村遗址则像是 “时光的宝库”,通过出土的石斧、陶片等文物,展现出了新石器时代以及周时期当地的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为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总之,铁山区的各类旅游景点,无论是自然风光的优美秀丽,还是人文历史的深厚韵味,都能给游客带来难以忘怀的独特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喜好与需求。
以下为大家推荐几条根据铁山区景点分布等情况规划的游玩路线,同时附上大致的游玩时间安排,方便大家出行参考。
行程安排:
上午:从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开启旅程,游览公园内的 “矿冶大峡谷”,站在栈道上眺望那巨大的矿坑,感受其磅礴气势,了解矿业发展历史,参观矿业博览园,看看不同时期的采矿机械设备,感受曾经的工业辉煌,预计游玩时间 2 - 3 小时。
中午:在公园附近的餐馆用餐,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太子豆腐系列、牛肉炒折子粉等,稍作休息。
下午:前往东方山水库,漫步在水库周边的山林间,欣赏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与清澈的水面相互映衬的美景,呼吸清新空气,放松身心,游玩时间可安排 1.5 - 2 小时左右。
傍晚:来到鹿獐山公园,登山欣赏落日余晖下的铁山城区景色,逛逛园内的古建筑,如鹿峰阁等,感受城市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独特魅力,游玩 1 - 1.5 小时后结束一天的行程。
适合人群:对矿业文化感兴趣,同时也想欣赏自然风光、享受休闲时光的游客。
行程安排:
上午:先到弘化禅寺,探寻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渊源,聆听那些神奇的传说故事,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寺内慢慢参观、祈福,大约花费 1.5 - 2 小时。
中午:在寺院周边的小吃店品尝槐花炒鸡蛋、铁山麻辣烫等美食,稍作休息后前往华藏寺。
下午:在华藏寺了解其重建的历史,欣赏寺内的建筑和楹联,感受独特的宗教氛围,游玩 1.5 - 2 小时左右,随后前往铁山寺,欣赏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查看那些记载着寺院历史的碑刻,领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游玩 1 - 1.5 小时。
晚上:可以在返程途中选择一家当地餐馆,品尝特色鳝鱼面等美食后结束行程。
适合人群:钟情于人文历史、宗教文化,喜欢探寻古迹背后故事的游客。
行程安排:
上午:前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站在这片见证了漫长矿业发展历程的土地上,想象曾经热火朝天的开采场景,感受其深厚的工业文化内涵,参观时间约 1.5 - 2 小时。
中午:在附近享用午餐后,前往李家院遗址,虽然这里没有太多建筑留存,但通过地面散布的炼渣以及出土的文物,能让大家仿佛穿越回千百年前,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在这里停留 1 - 1.5 小时。
下午:接着来到岔路村遗址,继续探寻古代的遗迹,看看采集到的不同时期陶片,感受这片土地悠久的人类文明传承,游玩 1 - 1.5 小时左右,结束一天的行程。
适合人群:考古爱好者、历史研究者或者对古代人类生活、历史变迁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