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黄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
2024-12-14
黄石市下陆区,宛如一颗镶嵌在鄂东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独具特色的景点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前来探索游玩。
在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既有层峦叠嶂、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山脉,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绝佳去处;又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刹禅寺,承载着千百年的佛教文化传承,让游客能在礼佛参拜的同时,感受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下陆区的景点类型多样,从充满神秘色彩和宗教氛围的寺庙道观,到展现地方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纪念馆、艺术馆;从风景秀丽、可供休闲漫步的公园,再到见证岁月变迁、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遗址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兴趣爱好和出行需求。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下陆区的各个旅游景点,去深入领略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与风情吧。
东方山位于黄石市下陆区,享有 “三楚第一山” 的美誉。关于它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三国时 “地域方位其名说”,当时此地是东吴首都的东方要塞和屏障,由此而得名;另一说法则是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曾在此隐居,故而以他的姓氏命名。
这里是佛教名山,也是东方朔修炼之所,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传承,历史底蕴十分深厚。东方山现已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山脉面积达 18 平方公里,主要由曼倩垴、揽胜垴和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海拔高度 475 米,雄伟陡峻。其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九十,是黄石城区中最大的林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约有二千余种木本和草本植物分布其间,像松树、杉树、柏树、檀树等分布很广,松林、杉林、枫林、桂林等树林景观就约有六十余处,同时,柑橘、桃、李、杏等各类果树也广为栽种。
在景区内,保留着 “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灵泉卓锡、道洞云停” 等古八景,这些景致几乎都与佛教文化相关,分布在山间各处,为这座山增添了神秘而独特的韵味。例如 “青松倒插”,那奇特的松树生长姿态仿佛是大自然刻意为之的神奇手笔;“白莲频开”,据说曾经山寺前凿池植白莲,花开之时,圣洁而美好,引人遐想。游客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森林带来的清新与宁静,又能在古刹禅寺中礼佛参拜,探寻深厚的佛教文化,领略 “三楚第一山” 的独特魅力,开启一场身心愉悦的心灵之旅。
磁湖,又名南湖、张家湖,是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黄石市市区内,距武汉市 70 公里,位置得天独厚,巧妙地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身。它的规划面积为 10.4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 8.4 平方公里,湖水与长江贯通,形成于更新纪晚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磁湖之所以得名,一般认为是因 “湖边多磁石”。宋代文人苏轼因 “乌台诗案” 谪居黄州期间,曾赞磁湖:“磁湖者,以旁岸多磁石故名。” 相传三国时期,陆逊也曾在磁湖操练过水军,可见其自古以来就备受关注,承载着诸多历史记忆。
磁湖的湖岸线曲折蜿蜒,周边斋公山、石蟹山、海螺山、蜈蚣山、青龙山等群山环水而立,山水相依,景致十分迷人。而团城山由西向东伸入磁湖,将其自然分为南北两部分,使得磁湖看上去形如佛欲合双掌,别具一番韵味。其北侧山势平缓,起伏连绵;南侧山势巍峨绵亘,山体层次丰富,尺度相宜,植被良好,远观近游,皆有不同的美感,“半城山色半城湖” 便是对它的真实写照。
磁湖风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众多,像睡美人、鲢鱼墩、澄月岛、逸趣园、映趣园、野趣园等,每一处景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比如鲢鱼墩,有着 “万顷湖波一点山” 的美妙景致,相传苏轼苏辙兄弟曾畅游磁湖,见到此墩后系舟于此,吟咏唱和,留下了苏公石等遗迹;澄月岛则是个人工岛,是国有大企业大冶特钢送给黄石市民的一份厚礼,湖澄树碧,风景如画,让人沉醉其中。总之,磁湖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石市区,承载着黄石的文明和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人文气息。
团城山公园坐落在磁湖的湖心岛之上,位于黄石市的杭州东路,处于磁湖之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园大门醒目好找,周边停车也较为方便,为自驾前来的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游玩条件。
一进入公园,便能感受到它独特的生态环境,园内树木繁茂,郁郁葱葱,仿佛是城市中的一座天然氧吧,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心情愉悦舒畅。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无论何时前来,都能欣赏到别样的风光。
沿着湖边漫步,是游览团城山公园的一大乐趣所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可欣赏到磁湖的浩渺水面,感受微风轻拂脸颊的惬意。团城山公园还是融自然观光、休闲游乐、文化艺术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园内古建座座,花木扶疏,竹林森森,有着别样的韵味。右依磁湖,湖中可直达孤岛公园鲇鱼墩;穿越两座大桥,还可环游磁湖,去往澄月岛公园、儿童公园等地;而左边则靠山峦,伴山建有楼阁、碑林、摩刻,山下还有荷塘,夏季荷花盛开之时,荷叶田田,荷花娇艳,美不胜收,冬季枯荷摇曳,又别具一番诗意,一年四季,水鸟飘游期间,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游客在此可以绕湖散步,放松身心,尽情享受这美好的自然风光,也可以驻足欣赏各类文化艺术展览,感受浓厚的人文氛围,收获一段惬意又难忘的游玩体验。
黄石市博物馆位于黄石新城区科教园区,是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绝佳去处。自 1979 年 10 月 1 日建成开馆以来,便一直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为基本陈列,充分展现了黄石特色矿冶文化。
馆内陈列内容丰富多样,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古代高超的采矿和冶炼技术。这里有春秋时期的青铜工具系列,比如不同大小、重量的铜斧以及铜锛、铜鐝、铜凿等,它们代表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其中多件更是国家一级文物。还有战国至汉代的铁工具系列,像铁斧、铁钻、铁锤、凹字型铁锄、铁耙等铁制工具,它们是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的产物,见证了那个时期矿业发展的变迁。而出土于铜绿山古矿遗址的木绞车轴,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是战国时期用于矿井提升的工具,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一件木绞车轴,对于研究古代采矿提升技术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重砂测量木斗系列也十分引人注目,这些船形、元宝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的木斗,是古代用于检测矿石品位高低的工具,能够指导矿井井巷的掘进方向。
除了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博物馆还设有特色活动。按照战国时期古矿井的结构,以 1∶1 的比例复原了古代井巷,并配以声、光效果,游客可以进入矿井,亲身体验古代采矿工匠的生产活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采矿年代。同时,还复制了古代矿井提升的木绞车,可供观众操作使用,让大家了解绞车的结构、功能及科学原理,极大地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
整个博物馆建筑布局独具匠心,采用 3 层框架结构,方形、菱形、圆形的外观结构完美结合为一体,从各个角度看都非常突出,背后嵌入山体,融于环境又不显体量过大,赋予了整个博物馆强烈的雕塑感,既巧妙地适应了地形,又为主体 “中国印” 赋予了阴柔之气,象征着黄石 “外柔内刚” 的性格,使其自身宛如一件最好的艺术品。馆内中央玻璃盒子是中央大厅的采光井,有着明确的导向性,观众每看完一个展厅都将经过这个开敞明亮的过渡空间,不容易迷路,而且能减少疲劳。所有的走廊从内部通过凹槽和采光带看出去都形成对景,周围优美的山水景色经过精心 “剪裁”,成为了优美的画卷,也成为了博物馆展品的一部分。
总之,黄石市博物馆凭借其丰富的陈列内容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深入了解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矿冶方面独特的发展脉络,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黄石栗山寺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始建于东汉时期,在岁月的长河中迭经兴衰。它坐落于新下陆火车站北,东方山南麓的栗山之上,也正因如此而得名。
早在东汉时,就流传着曾有皇帝巡游至此,结庐隐居修炼数年,而后不知去向的传说。还有说法称智印和尚驻锡东方山时,曾在这里结庵小住,后来才到中峰古刹开辟道场,再上东方山弘化禅寺。明神宗万历年间,大元和尚来到此地,重新建起佛教道场,接纳真觉为弟子,传灯续香,开启了又一段传承。不过在此后的四百余年里,也是兴衰更替不断。直到 1983 年,真果法师应黄石佛教徒礼请,携弟子果慧来寺住持弘法,并着手重建栗山寺。在真果法师的引领下,僧众们数年努力,使得栗山寺重建进展顺利,初具规模,当时建成了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寮房等建筑。1990 年真果法师圆寂后,果慧法师承其统、继其业,继续扩大寺院规模,在前面天王殿两侧建起了钟鼓楼,于大雄宝殿后,建了真果法师的三层舍利宝塔。沿着 108 级麻石台阶北上可抵达塔下,塔呈六方形,高达 18 米,颇为雄伟,塔顶塔檐盖着黄色流璃瓦,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目。
如今,寺院现存建筑约两千余平方米,还留存有明嘉靖及清乾隆年间所造的数座墓塔,并且寺内珍藏着两部佛经,这些都彰显着寺院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寺院法系属临济宗,坐北朝南,寺旁有从天井窝、水井窝汇流下来的小溪,溪水清澈,长年不断,四周皆山,正面却十分开阔,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又开阔大气的氛围。
栗山寺现任住持果慧法师,是湖北大冶人,师从真果法师,还兼任黄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走进栗山寺,山门有邑人詹志圣撰书的对联 “香火炳千秋人天共乐,乾坤呈万象佛法圆融”,让人顿感佛法庄严。天王殿内供弥勒佛,四大天王两旁肃立,佛后供韦驮,殿顶悬着 “正法久住” 大匾,大殿两旁各有一套间。往后便是大雄宝殿,宽二十米,深十六米,山墙高十一米,建于 1992 年,殿门悬挂着 “大雄宝殿” 的墨底金字大匾,殿中供奉着五米高的金身释迦牟尼佛,左边是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左右两壁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三尊大佛前,左侧有铸钟,右侧有大鼓。舍利宝塔后,建有大理石碑墙,上面刻着真果法师传略和建塔记,寺右侧客房前另有一碑刻建庙记,大雄宝殿后廊也嵌有两块大理石碑,记录着寺院的点滴故事与各界的捐赠善举。
历经千年风雨,黄石栗山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散发着独特的佛教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香客与游客前来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
东方山陆氏宗祠位于黄石市下陆区东方山,它犹如一颗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始建年代虽不祥,但元、明、清各代均有废兴,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 年)。这座宗祠为四合院式布局,面阔 28 米,进深 16 米,整体采用砖、石、木结构,展现出古朴而典雅的气质。
走进宗祠,目光便会被梁柱及神龛上那精美的雕刻图案所吸引,龙凤、人物等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更彰显了宗祠的庄重与神圣。这些雕刻装饰题材广泛,制作精良,是鄂东南乡土建筑中的重要遗存。祠内还存有古井一口,井水清澈,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守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
从建筑结构来看,四合院式的布局严谨规整,各个建筑之间相互呼应,空间层次分明。墙体是用古分砖灌泥浆筑成,而大门、两侧圆门、天井、台阶、柱脚等部位则是由上好的青石和汉白玉雕嵌而成,尽显精致与考究。在 2018 年 8 月,下陆区文化和旅游局还牵头对该宗祠实施了抢险加固工程,对地面防水、墙体裂纹、墙面泡鼓、木料防虫、木料烂处加固、油漆、瓦面清理等破损部位进行修缮并恢复原貌,让这座古老的宗祠得以更好地保存下来,继续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变迁,东方山陆氏宗祠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凝聚着族人的情感与记忆,对于研究地方历史、民俗文化以及传统建筑技艺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也吸引着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探寻它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古朴醇厚的历史韵味。
黄石广法寺坐落于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大泉路 115 号,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的古寺。它传法系属曹洞宗,追根溯源,乃是北宗庆历年间铁牛和尚所建,自此开启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之路。
在岁月的流转中,广法寺历经了诸多坎坷,屡毁屡建,几度兴废。其中,明万历年间的薰闻法师是重修者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他为寺庙的延续贡献了重要力量。而如今我们看到的寺内建筑,如大雄宝殿、钟楼、客堂、斋堂、关房等,大多是近年陆续重建起来的。这些建筑在保留传统佛教寺庙风格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新时代的工艺与特色,让古寺焕发出新的生机。
漫步在广法寺内,还能看到有墓塔十余座静静矗立,它们的塔主正是开山祖师铁牛禅师及其他历代的高僧大德,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寺院的辉煌与沧桑,见证着这座寺庙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让前来参拜、游览的人们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沉浸在这一片宁静祥和之中,去探寻佛教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涵与智慧启迪。
栗山禅寺,早名灵玄庙,位于三楚第一山之东方山南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踏入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布局精妙的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毘庐殿、藏经楼、禅堂等高标古建依次排列,建筑面积达万余平米,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入得山门,便能看到放生净池,井水涌出灵泉,似有百万鱼龙在侧聆听梵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佛殿层层叠叠,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殿内佛像威严,令人不禁肃穆起敬。
立于寺后的真果法师舍利塔,更是引人注目。它雕栏玉砌,飞檐琉璃,直上云霄,彰显着独特的建筑艺术之美。这座寺庙有着悠久且曲折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流传着曾有皇帝巡游至此,结庐隐居修炼数年,而后不知去向的传说。此后,智印和尚、大元和尚等历代高僧都与之有着深厚渊源,或在此结庵小住,或重建道场,传灯续香,虽历经兴衰更替,但佛法传承从未间断。
如今,栗山禅寺依旧是佛教名刹,庄严肃穆,寺旁有从天井窝、水井窝汇流下来的小溪,溪水清澈,长年不断,四周群山环绕,正面却十分开阔,身处其间,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纷扰,寻得内心的宁静,是众多游客追求精神净化的理想场所。
下陆区普济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湖北地区的佛教寺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与佛法的传承。
寺庙的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周边的环境相得益彰。从远处望去,红墙黄瓦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重。走进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错落有致,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佛教文化的韵味。在建筑的营造上,既遵循了传统佛教寺庙的规制,又融入了地方特色元素,让人感受到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
这里环境清幽,虽临近闹市,却有着独属于佛门净地的宁静祥和。交通也十分便利,正因如此,每逢初一、十五,或是佛教的重要节日,前来朝佛进香的信众总是络绎不绝。而且,多年来在现任住持释演向法师的带领下,普济寺积极开展各类佛事活动,如定期的颂经佛事、不定期的讲经说法以及大型水陆法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佛法,也吸引了众多信众和游客慕名而来,让大家在感受宗教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在这片祥和之地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安宁,体会到千年古寺所承载的历史沉淀与精神寄托。
汪家巷遗址位于黄石市下陆区东方山乡汪家巷村,是一处极具考古价值的新石器时代、周遗址。其占地面积约 4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在 1-1.5 米左右。在这里,能够看到暴露出来的红烧土,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的故事。
遗址内采集到了不少珍贵的文物,比如石斧、镞以及众多陶片等。其中,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红陶鼎足很是引人注目,它们见证了那个遥远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而周代的陶片则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纹饰涵盖了绳纹、附加堆纹、弦纹、方格纹等,器形更是丰富多样,有鬲、豆、罐、盘、盆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以及制陶工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吸引着不少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前来一探究竟,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曾经的烟火气息。
老鹳庙遗址坐落在黄石市下陆区肖家铺乡老鹳庙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面积约有 12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 1-1.5 米。
在这片遗址上,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陶片有着鲜明的特征,包含夹砂红、灰陶尖锥状、宽扁状鼎足以及缸口沿等;周代陶片则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方面有绳纹、弦纹等,器形出现了鬲、豆、罐等不同种类。这些陶片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去推测和想象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日常,诸如他们的饮食起居、祭祀活动等,也为考古学家们进一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传承等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在参观中领略到历史的深厚与神秘。
安流塔位于黄石市下陆区苏州路柯尔山公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唐朝,是一座古老的佛塔。
这座佛塔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传说黄石历史上曾有江流泛滥的情况,江边原本建有一塔(也有说法是一亭)用于安流。后来在柯尔山白马山公园兴建之时,根据黄石文化名人李声高先生的建议,安流塔得以在公园里重新修建,既传承了历史,又为公园增添了独特一景。安流塔高约 40 米,是一座 5 层的仿古唐塔,造型典雅古朴。当清晨的阳光洒下,或是夕阳余晖映照,檐角的风铃随风叮当作响,凭栏远眺,磁湖的碧波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粼粼,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唐朝,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且充满韵味的氛围之中,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欣赏、打卡。
黄石市下陆区的旅游景点,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独特且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游客前来探寻、感受。
在自然风光方面,东方山风景区以其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成为了城区中的绿色氧吧。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两千余种木本和草本植物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那 “青松倒插、白莲频开” 等古八景更是大自然与佛教文化完美融合的杰作,让人流连忘返。磁湖风景区则巧妙地将山水相依的美景呈现给大家,湖岸线蜿蜒曲折,周边群山环绕,不同姿态的山峦与澄澈的湖水相映成趣,无论是从远处眺望那如佛掌般的湖形,还是近距离欣赏鲢鱼墩、澄月岛等景点的独特韵味,都让人沉醉在这湖光山色之中。而团城山公园作为磁湖之滨的一颗明珠,四季景色各异,园内繁茂的树木、别致的古建以及灵动的水鸟,共同营造出一片悠然惬意的自然氛围,让游客能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与宁静。
人文历史方面,黄石市博物馆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矿冶文化底蕴,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以及精心复原的古代井巷等特色展示,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采矿和冶炼技术,深刻感受到黄石这座城市独特的发展脉络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黄石栗山寺历经千年的兴衰变迁,流传着诸多与高僧、皇帝相关的传说故事,现存的建筑、珍藏的佛经以及那高耸的舍利宝塔等,都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在踏入寺院的那一刻,便能感受到那份庄严与宁静。东方山陆氏宗祠作为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式的布局、精美的雕刻装饰以及那口见证岁月的古井,无一不体现出它的古朴典雅,展现着鄂东南乡土建筑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从中探寻到地方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民俗文化。
宗教文化领域,黄石广法寺、栗山禅寺以及下陆区普济寺等一众古寺,都有着深厚的宗教传承,或传法系属曹洞宗,或有着千年的建寺历史,它们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有的保留传统韵味,有的融入现代工艺,而寺内的墓塔、佛像、佛殿等元素,更是营造出庄严肃穆、宁静祥和的氛围,让前来参拜和游览的人们能在这里寻得内心的片刻宁静,感悟佛教文化的深邃内涵。
还有那些小众特色景点,汪家巷遗址、老鹳庙遗址宛如历史的 “时光机”,通过暴露的红烧土、采集到的石斧、陶片等文物,向人们展示着新石器时代、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让人对远古的历史产生无尽的遐想与好奇。安流塔则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以及古朴典雅的造型,成为了柯尔山公园中独特的景致,在阳光与微风的映衬下,风铃作响,让人仿佛穿越回唐朝,感受那古老的韵味。
下陆区的这些旅游景点,无论是自然风光的秀丽、人文历史的厚重,还是宗教文化的庄严、小众特色的神秘,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下陆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相信每一位游客来到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旅行乐趣,收获一段难忘且美好的旅行体验,所以,快来亲身感受下陆。